晨光透過合作社倉庫的氣窗,在地麵投下菱形的光斑。
林海蹲在堆滿漁具的角落,指尖懸在虛擬屏幕的【高級魚餌配方氣運版)】圖標上——淡藍色的光暈裹著配方輪廓,下方標注著“兌換需求:100點氣運值”。
他深吸一口氣,意念集中,界麵瞬間閃過白光,配方化作一張半透明的虛擬卡片,懸浮在掌心。
卡片上的字跡清晰:“基礎餌料:麵粉500g、蝦粉300g、魚粉200g;特殊添加:深海海藻提取物5g需用氣運值激活),混合後靜置30分鐘,對石斑魚、黑鯛等中大型海魚吸引力提升50”。
林海將配方截圖保存到手機,指尖的虛擬卡片隨之消散,視野裡的氣運值重新歸零,隻留下一行淡灰色的提示:“配方已解鎖,可重複查看”。
他起身翻找倉庫裡的原料,麵粉是媽媽上周從鎮上買的,裝在印著“優質小麥粉”的布袋裡;蝦粉是之前用合作社的廢棄蝦殼磨的,裝在密封罐裡,打開時鹹鮮氣撲麵而來;魚粉則是去年冬天曬的小雜魚磨的,顆粒比蝦粉粗些。
最關鍵的深海海藻提取物,需要用10點氣運值激活——他昨天釣魚時氣運值又攢了12點,剛好夠。
意念一動,掌心泛起微光,一小撮淡綠色的粉末憑空出現,落在事先準備好的瓷碗裡,帶著海草的清冽氣息。
混合餌料的過程很細致。
林海按配方比例將麵粉、蝦粉、魚粉倒進大盆,用筷子攪拌均勻,然後加入適量海水,邊加邊揉,直到麵團變得細膩有彈性。
最後將海藻提取物撒在麵團表麵,再次揉勻,蓋上濕紗布靜置。
他看了眼手機,時間顯示上午九點半,剛好能趕上中午去淺灘試釣。
院子裡傳來腳步聲,是林溪抱著個油紙包跑進來,裡麵是媽媽剛烤好的紅薯乾。
“哥,媽讓我給你送的,說你揉餌料費力氣。”
她把油紙包放在石桌上,眼睛盯著盆裡的麵團,“這是什麼呀?聞著好香。”
林海捏了小塊麵團遞過去,林溪放在鼻尖聞了聞,皺著鼻子說:“有點鹹,肯定是給魚吃的。”
她從書包裡掏出張畫紙,上麵畫著昨天的石斑魚,鱗片用彩筆塗得亮晶晶的,“老師說我畫得好,讓我參加學校的畫展。”
林海接過畫紙,順手貼在倉庫的牆上,和之前林溪畫的扇貝攤並排,像麵小小的家庭畫展牆。
靜置餌料的間隙,林海去蝦苗池檢查。
增氧機還在嗡嗡作響,細密的氣泡從池底冒上來,蝦苗在氣泡間竄動,偶爾有幾隻停在池壁上,用小爪子扒著水泥麵。
他掏出水質檢測儀,探頭放進水裡,屏幕跳成【溶氧量7.0g,ph值7.9】,比昨天還穩定。
蘇曉月蹲在旁邊整理賬本,見他過來,遞過一支筆——賬本上記著昨天分苗的結餘,還有今天要給超市送扇貝的數量。
林海接過筆,在“扇貝120斤”後麵畫了個勾,沒說話,轉身去檢查扇貝網箱,蘇曉月也沒多問,繼續低頭記賬,陽光落在她的發梢,泛著淺金色,像幅安靜的畫。
十一點半,餌料靜置完成。
林海把麵團裝進密封袋,放進漁具包,又拎上折疊釣椅和魚竿,打算去村東的淺灘試釣。
路過媽媽的菜園時,媽媽正蹲在地裡摘青菜,看見他就喊:“釣完魚早點回來,下午給你做魚丸,用你昨天釣的石斑魚。”
林海應了聲,腳步沒停,心裡卻暖融融的——媽媽總記著他愛吃的菜,連魚丸要用什麼魚都算好。
淺灘的風比昨天小些,退潮後露出大片平整的沙地,遠處的礁石像臥在水裡的黑獸。
林海把釣椅撐開,放在上次釣魚的位置,魚竿架在支架上,從密封袋裡揪出小塊餌料,揉成拇指大的團子,掛在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