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過後的日子,白沙灣村仿佛被徹底洗刷過一般,天格外藍,空氣也格外清新。
合作社的塘口在經過林海的及時指導和眾人的精心照料下,安然度過了危險期,蝦苗和蛤苗生長態勢逐漸恢複穩定,這讓所有社員都鬆了口氣,對林海也更加信服。
這天上午,合作社院子裡迎來了又一次小規模的分紅。上次出售給海悅酒店的那批對蝦,尾款已經結清。
蘇曉月拿著賬本,清晰地向在場的幾位社員公布賬目:“上次酒店預訂的一百斤對蝦,實際交付一百零五斤,按照約定好的價格五十五元一斤,總共是五千七百七十五元。扣除掉前期蝦苗成本兩千一百五十元,飼料成本八百元,藥品和增氧電費大概兩百元,淨利潤是兩千六百二十五元。按照咱們的章程,留三成作合作社發展基金,是七百八十七塊五,剩下的一千八百三十七塊五,按各家交付蝦的重量分給大家。”
雖然這筆錢不算特彆巨大,但這是合作社首批對蝦成功出售後的第一次分紅,意義非凡。拿到錢的社員們個個喜笑顏開,尤其是那幾戶新社員,看著手裡實實在在的鈔票,心裡最後那點忐忑也消失了,隻剩下對未來的滿滿期待。
“跟著阿海乾,準沒錯!”
“就是,以前自己折騰,一年到頭也剩不下幾個錢,現在這才多久就見著回頭錢了!”
社員們的議論聲裡充滿了喜悅和乾勁。
林海看著大家高興,心裡也踏實。
他注意到氣運值又微微上漲了一些【+3】,達到了【58100】。看來合作社的每一次成功和團結,都能帶來氣運的增長。
下午,天氣晴好,潮位也合適。林海想起好久沒去村南邊那片大的灘塗看看了,那邊地勢平緩,貝類資源豐富,偶爾還能撿到些不一樣的東西。
他提著桶,帶著鐵鍬和耙子,慢悠悠地晃蕩過去。灘塗上已經有不少村民在低頭忙碌了,大多是婦女和老人,都在挖蛤蜊、撿螺仔,貼補家用。
林海也加入其中,一邊和相熟的村民打招呼,一邊隨意地翻動著沙土。這裡的蛤蜊確實多,沒一會兒他就挖了小半桶,還順手抓了幾隻不小心暴露行蹤的小螃蟹。【氣運值+1…+1…】緩慢增長著。
他一邊挖,一邊習慣性地留意著視野中那個代表“高氣運區域”的淡金色箭頭。忽然,箭頭微微閃爍了一下,指向了一片看似平平無奇、沒什麼人光顧的淤泥地帶。
“嗯?”林海心中一動,走了過去。那片淤泥地看起來沒什麼特彆,隻有幾個不起眼的小孔。他試著用鐵鍬挖下去,淤泥很軟,挖起來並不費勁。
挖了大概一尺深,鐵鍬尖碰到了一個硬物。他小心地用手扒開淤泥,一塊比巴掌略大、形狀不規則、表麵布滿灰白色和褐色紋路的石頭露了出來。
這石頭手感溫潤,沉甸甸的,表麵光滑,紋路奇特,像是天然形成的山水畫,看著還挺順眼。
“一塊石頭?”林海有些納悶,係統指引他來挖塊石頭?但他相信係統的判斷,還是把它撿起來,在水裡涮洗乾淨,放進了桶裡。
【氣運值+8】!
竟然加了8點氣運值!這肯定不是普通的石頭!
林海來了興趣,又在附近仔細挖掘搜尋了一番,可惜沒有再找到第二塊類似的。
看著桶裡這塊紋路奇特的石頭,林海心裡琢磨開了。
這玩意兒不像普通的鵝卵石,說不定是什麼有趣的玩意兒。他想起鎮上文化街那邊好像有幾家賣古董、奇石和工藝品的小店,打算回頭拿去讓人瞧瞧。
日落時分,林海提著小半桶雜色蛤蜊和幾隻螃蟹,以及那塊奇怪的石頭回了家。蛤蜊和螃蟹留給家裡加餐。
第二天,林海去了鎮上送合作社需要的物資清單,順便就帶著那塊石頭,拐進了文化街。
他走進一家看起來門麵不大,但布置得古色古香的店鋪,店名叫做“雅石齋”。店裡擺放著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根雕和一些瓷器。
老板是個戴著眼鏡、頭發花白的老者,正拿著放大鏡在研究一個瓷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