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薄霧灑在海麵上,映出粼粼金光。
林海站在碼頭,深吸一口帶著鹹味的空氣,視野中的氣運值穩定在【25100】,仿佛預示著今天會是順利的一天。
“林社長,早啊!”
沈舒雲清脆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她今天穿了一身輕便的運動裝,頭發利落地紮成馬尾,臉上帶著明朗的笑容,“我看今天潮水退得正好,能帶我去看看你們平時趕海的地方嗎?”
林海回頭,看到蘇曉月和秦雨也一同來了,便點頭笑道:“正好,我們也要去灘塗檢查一下紫藻林的生長情況,一起吧。”
四人沿著海岸線走向那片寬闊的灘塗。
退潮後的沙灘上留下了一片片水窪,在朝陽下閃著細碎的光。不少合作社的社員已經開始了清晨的趕海,看到林海一行人,紛紛笑著打招呼。
“今天收獲怎麼樣,阿水伯?”林海向正在礁石邊忙碌的阿水伯問道。
“還不錯!”阿水伯舉起手中的桶,裡麵有幾隻不小的螃蟹和一堆蛤蜊,“剛就抓了兩隻紅花蟹,估計能賣個一百多塊!”
沈舒雲好奇地湊過去看:“這些都是您一早上抓的?”
“這才剛開始呢!”阿水伯得意地笑著,“跟著林海乾,咱們現在都摸出門道了,知道什麼時候去哪兒能找到好貨。上個月光趕海,我家就分了三千多塊!”
沈舒雲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掏出隨身攜帶的小本子記錄著什麼。
走到一片相對安靜的灘塗區域,林海停下腳步,目光掃過一片看似普通的沙地區域。
在【尋蹤手套】消耗氣運值2點,剩餘23100)的輔助下,他敏銳地察覺到沙地下的異動。
“這裡有貨。”他蹲下身,小心地用鏟子挖開沙土,不一會兒,幾隻肥美的象拔蚌顯露出來,最大的那個幾乎有他手掌長度。
“這是象牙蚌,市場上很受歡迎。”林海邊將戰利品放入桶裡邊解釋,“這麼大的,一斤能賣到兩百元左右,這幾隻加起來應該有一斤半,就是三百元左右。”
沈舒雲認真地看著,忍不住問道:“你怎麼知道這裡有貨的?我看這片沙地和周圍沒什麼區彆啊。”
林海笑了笑:“經驗而已。你看這些呼吸孔的形狀和分布,還有周圍沙粒的濕度...”他耐心地講解著,沈舒雲聽得專注,不時點頭。
接下來的一個小時裡,林海向沈舒雲展示了各種趕海的技巧——如何識彆蟶王洞,如何捕捉躲在石縫中的龍蝦,如何找到藏在海草下的海參。
他的收獲頗為豐富:兩隻錦繡龍蝦約900元)、一窩九節蝦約300元)以及各種雜色蛤蜊和螃蟹約200元),總價值約一千四百元。
“太神奇了!”沈舒雲看著林海幾乎不間斷的收獲,由衷讚歎,“這不隻是技術,簡直像是有超能力一樣。”
一旁的蘇曉月輕聲接口:“林海對大海的了解,確實比我們都要深。合作社剛成立的時候,就是他帶著大家摸清了這片海的脾氣,找到了最肥美的海產區域。”
林海注意到蘇曉月今天話特彆少,平日裡她總會適時地補充些信息或數據,今天卻異常安靜。
他轉頭看她,她卻避開了他的目光,低頭記錄著收獲的種類和數量。
“曉月,把這些記下來,回去後分類裝箱,明天送到海悅酒店。”林海將裝滿的桶遞給她。
蘇曉月接過桶,輕聲應了一句:“好的,我一會兒就處理。”
秦雨則專注於采集紫藻林的樣本,她注意到沈舒雲對林海的關注似乎超出了普通的采訪關係,嘴角泛起一絲了然的微笑。
上午的趕海結束後,一行人回到合作社辦公室。
沈舒雲拿出相機,請求拍攝合作社的日常運作。
在征得同意後,她拍攝了社員們分類海產、修補漁網、清理船隻的場景,最後將鏡頭對準了正在與老根叔討論事情的林海。
“林社長,能采訪你幾個問題嗎?”沈舒雲走到林海麵前,微笑著打開錄音筆。
“當然可以。”林海示意老根叔先去忙,轉身麵對沈舒雲。
“我注意到白沙灣合作社與傳統漁業村落有很大不同,你們不僅注重海產捕撈,還發展了海藻養殖、生態保護甚至與科研機構合作。這種發展思路是如何形成的?”
林海思考片刻,認真回答:“大海給我們的不隻是食物,更是生活的全部。過去人們隻知道向大海索取,但現在我們明白,隻有保護它,才能持續地從它那裡獲得饋贈。我們合作社的宗旨就是‘取自大海,回饋大海’。”
沈舒雲眼中閃過欣賞的光芒:“很超前的理念。那對於合作社的未來,你有什麼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