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四點,天還未亮,林海就悄悄起床了。
他輕手輕腳地收拾好昨晚兌換的【隱蔽式水下監視器】,趁著夜色向碼頭走去。
海麵上彌漫著薄霧,能見度不高,這正合他意。
“海溪號”靜靜地停泊在碼頭,隨著波浪輕輕搖晃。
林海啟動發動機,小心地駛離港口,沒有驚動任何人。
他打算趁藍鯨公司的勘探船還沒開始作業,先把監視器布置好。
航行約四十分鐘後,他抵達了目標海域。
這裡是聲納發現異常點的位置,距離藍鯨公司常駐的勘探區約兩公裡,正好在監視器的有效範圍內。
林海取出監視設備。
三個水下攝像頭都設計成礁石模樣,即使在白天也很難被發現。
他小心地將它們放入海中,調整好角度,確保能覆蓋藍鯨公司作業區的主要方位。
便攜式監控終端顯示圖像傳輸正常,畫麵清晰度出乎他的意料。
“這下可以掌握他們的動向了。”
林海滿意地點點頭,將終端收好。
布置完監視器,東方已經泛白。
林海不急著返航,而是取出釣具,打算趁這個時間釣些魚。
既然出來了,總不能空手而歸。
他在魚鉤上掛好蝦餌,拋入海中。
清晨是魚類活躍的時候,沒過多久就有魚上鉤。
一條接一條的黑鯛被拉出水麵,在船艙裡活蹦亂跳。
林海專注地釣魚,時不時瞥一眼監控終端,確保藍鯨公司的船還沒出現。
太陽完全升起時,他已經釣了七八條黑鯛,還有兩條體型不錯的黃翅魚。
這些海魚在市場上能賣到每斤六十到八十元,今天的收獲至少值六百元。
就在這時,監控終端顯示有船隻靠近。
林海趕緊收起釣具,啟動發動機,向另一方向駛去。
他不想被藍鯨公司的人發現。
回到合作社時,已是上午八點多。
蘇曉月正在組織社員們分揀今早趕海收獲的海貨,見到林海從船上下來,有些驚訝。
“這麼早就出海了?”
林海晃了晃手中的魚簍:“去釣了點魚。今天收獲怎麼樣?”
蘇曉月指著分類好的海貨:“還不錯。有青蟹、花蟹、石斑魚,還有不少貝類。預計今天能賣出三千元左右。”
林海點點頭,幫忙將海貨裝箱。
他注意到今天的貝類中有些特彆大的扇貝,肉質飽滿,是市場上的搶手貨。
“這些扇貝不錯,應該能賣個好價錢。”
“是啊,”蘇曉月笑著說,“老根叔今天在礁石區發現的,說是一整片都是這種大扇貝。”
忙完早上的活計,林海回到房間查看監控。
藍鯨公司的勘探船已經開始作業,他們似乎在用某種設備掃描海床。
由於距離較遠,看不清具體在做什麼。
下午,林海協助秦雨在藻類實驗室工作。紫藻的培育進展順利,第一批實驗樣本已經長出新的藻體。
“照這個速度,下個月我們就能嘗試小規模養殖了。”秦雨興奮地說。
林海看著培養皿中生機勃勃的紫色藻體,突然想起林溪畫中那些發光的水母。
他問秦雨:“你聽說過會發光的水母群嗎?我妹妹最近老是夢到它們。”
秦雨推了推眼鏡:“發光水母在深海中很常見,但在我們這片海域倒是很少見。不過,海洋生態變化很快,出現也不奇怪。”
她停頓了一下,又說:“其實,紫藻在特定條件下也會發出微弱的熒光。隻是我們現在實驗室的條件還不足以激發這種特性。”
這個信息讓林海很感興趣。
如果紫藻真的能發光,其觀賞價值和商業價值都會大大提升。
傍晚時分,林海再次查看監控,發現藍鯨公司的船還在作業,而且似乎增加了人手。
他們放下了一個小型潛水器,看樣子是要進行水下探查。
“他們果然在找什麼東西。”
林海喃喃自語。
他決定今晚再去監視點附近看看,或許能發現更多線索。
晚飯後,林海以夜釣為借口,再次出海。
這次他帶上了更好的望遠鏡和記錄設備。
月光下的海麵波光粼粼,能見度比想象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