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劉老漢當長工掙的錢,日子也稍微的好一點了。
但是,劉老漢抽大煙的習慣還是沒有改。
常常拿著劉老漢當長工掙的銀元去抽大煙。
隨著幾個弟弟都出生,家裡的日子更加緊張了。
劉老漢就辭掉了放羊的長工活,
跟著一個經常挑瓦盆販賣的老人,做起了瓦盆生意。
劉老漢的力氣很大,他去燒瓦盆的窯裡,每次都挑二百斤的貨。
一路向南走,白天挑著瓦盆賣,夜晚就睡在路邊。
瓦盆賣完後,他又得買些糧食,挑著趕緊回家,
每次他挑著糧食回家的時候,他總是怕家裡會不會有人餓死。
因為他一路上見到了太多餓死的人。
當回到家裡,看到他大和他娘還有弟弟們活著,他才放心的離去。
這時候的劉老漢才二十多歲,他已經為這個家支撐了十年了。
每次回到家,他放下糧食,就得再去挑瓦盆了。
他不敢耽擱,他怕家裡的糧食斷了他還沒有回來。
他母親曹氏每次都是含淚送彆,
劉老漢總是用一雙粗糙的大手擦掉母親的淚說
“娘,我們可以活著了,我可以養家,你就放心吧!”
說完,劉老漢就朝著小路又去挑瓦盆賣了。
劉老漢上路後,他娘曹氏就一直站在高處,看著兒子的身影從她眼前消失,直到看不見,她都不肯離去。
她心裡知道,兵荒馬亂的,萬一兒子有一天碰到土匪,也許就再也回不來了。
一年後,劉老漢的瓦盆生意乾的越來越紅火。
除了給家裡買糧食吃,還攢了不少銀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他第一次給家裡買了二畝地,也算是在坪村有了根,有了立足之地。
第二年,劉老漢又置辦了兩畝地,
第三年,又置辦了兩畝地。
第四年開始,他的瓦盆生意也不好乾了。
因為到處都是土匪,有一次差點就回不來了。
劉老漢決定不去挑瓦盆賣了。
有了這六畝地,還有一些銀元,一家人餓不死就行了。
劉老漢的大,當他知道家裡有錢有地後,開始又抽大煙了。
一遍又一遍的跟劉老漢要錢,不給就打鬨。
很快就把攢下的銀元給抽光了,
銀元抽完後,他大又打起了地的主意。
這讓劉老漢對這個父親非常的氣憤。
那個年代,由於各種禮數的束縛,兒子再有本事,父親的話是不敢不聽的。
拗不過他大的劉老漢,乾脆就不管了,
劉老漢又去了地主家,給一個木匠長工當起了學徒。
一年以後,這個木匠師傅看劉老漢能吃苦,又能乾,就把他的女兒說給了劉老漢。
條件就是一年的工錢歸木匠,劉老漢高興的就答應了。
第二年,兩個人的約定到了,劉老漢把一年的工錢給了木匠師傅,他也把木匠的女兒接了回來。
如今,家裡已經是八口人了,還都擠在他大(父親)打的那口窯裡。
劉老漢決定,帶著家裡人再打一口窯洞。
經過他兩個月的努力,新窯打好了,
劉老漢和媳婦還有弟弟們都搬了出來,一家人總算不用再擠在一口窯裡了。
他用一生挑起了照顧爹娘,拉扯弟弟們,給弟弟們成家,
又把自己的六個子女拉扯成人,也都成了家,
可他就這樣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
喜歡牧羊的絕戶請大家收藏:()牧羊的絕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