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平看著王九生家的房屋,他立刻就知道,這是一座典型的新式四合院。
福平本身就是木匠,這樣的四合院,他不知道建了多少家。
所以,從一進門,福平就看出來了,這房蓋起來也就三四年。
以前普通人家蓋的瓦房,都是沒有屋脊的。
因為在那個時候,一是缺少材料,最重要的是普通人家不能蓋有屋脊的房屋。
這是有講究的,說是隻有出過有功名的人家,或者出過官家的人,才可以修帶有屋脊的房。
沒有出過功名的普通人家,建了帶有屋脊的房,是無福消受,要出事的。
解放以後,隨著人們傳統思想的改化,慢慢的這種風俗也就沒人再提了。
正對著大門的是三間上房,房屋的基礎都是用土坯壘起來的。
現在用土坯壘的牆,要比以前用牆板打起來的好看,板正,看著不那麼累贅!
屋頂的木頭都是白楊木,每根木頭都筆直,屋頂的瓦片全是機器製的,比手工的要工整的多。
屋脊的兩端,是用磚頭雕刻的雲彩,
當年,福平為了跟一個師傅學這種雕刻,他把一天的工資給了那個師傅,人家才教的他。
右麵是廚房,左麵是西房,都蓋的特彆的工整和細致。
牆皮用酒瓶擀的發光,不細致的人是做不了這樣的活。
福平正在看的興致,王九生已經把木料拿到了院子裡了。
福平放下身上背的工具,蹲下一看木料,
“好木料,是杏木的!”
福平向王九生問好了尺寸,他就開始忙乎起來了。
一晌午的時間,福平就做好了一個精致的炕桌。
王九生仔細端詳著物件,他的嘴笑開了花。
“好手藝,好手藝啊!”
福平說
“二大(二爸),你去拿些清油,我用清油塗一遍,還好看呢!”
王九生喊道
“老婆子,拿半碗清油來,再拿一塊布!”
隻見福平沾上清油,一遍又一遍的在炕桌上塗著。
一遍比一遍發紅,是那種能看到木頭紋理的自然美。
“二大,你放到家裡,讓再滲透幾天你再用。”
就這樣一個小小的炕桌,福平已經把活乾到了王九生的心坎裡了,喜歡的不得了。
“二大,那你忙著,我走了!”
王九生一把拉住福平說
“飯都好了,你走啥!吃了再走,”
福平隻好把工具收拾好,放到一邊,跟著進了屋裡。
王九生脫掉鞋,上到炕上,福平就坐在了炕邊上。
“趕緊把鞋退了,上炕,慢慢吃了飯,歇歇再走,現在又沒有啥忙乎的!”
福平隻好脫掉鞋,上炕後,盤著腿坐到了王九生的下手裡。
一會兒,王九生的老伴和兒媳端著飯來了。
還專門炒了一盤子辣椒,做的麵是醋麵。
雪白而又長的麵條,福平隻用筷子搭在嘴邊,一碗飯就下肚了。
福平剛要喝湯,一旁的王九生就端起盛滿飯的碗,用筷子把麵條直接挑到了福平的碗裡。
這是一種大西北人特有的待客之道,他們認為,客人來了,一碗醋麵,這是最高的待客之道。
還有就是不能讓客人喝湯,隻能吃麵,喝湯這是對客人的不尊重。
就這樣,福平基本上是一口就一碗,吃慣了粗糧,總感覺吃細糧搭在嘴邊不用吸就已經下去了。
五碗飯下肚,他感覺才吃了個半飽,可他再不好意思吃了,準備放下碗筷。
王九生是什麼人,他可是在那個年代少有的有見識的人。
他從福平的身體和吃飯的速度就可以看出,用這不大的碗吃飯,讓他放開了吃,十碗也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