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官倉藏在城西北角,高牆圍著,門口站著兩排兵卒,甲胄上的銅釘在雨霧裡閃著冷光。趙宸帶著衛十三“閒逛”到附近時,正撞見幾輛馬車從側門出來,車簾遮得嚴實,卻有米粒從縫隙裡漏出來,滾在泥地裡。
“那是王敬之的小舅子李三的車。”衛十三低聲道,“陳老栓說,每次運糧出城,都是這小子帶隊。”
趙宸點點頭,轉身走進旁邊的茶館。靠窗的位置坐著個穿長衫的書生,正是諸葛亮介紹的蘇州秀才周明——他父親就是那個“失足”落水的禦史,一直在暗中收集王敬之的罪證。
“趙大人。”周明推過來一杯茶,茶湯裡漂著片茶葉,像個暗號,“老周頭把賬本藏在了碼頭的貨箱裡,編號是‘丙字十七’。隻是李三的人看得緊,夜裡還有巡邏隊。”
“今晚就去取。”趙宸呷了口茶,茶味澀得像沒熟的柿子,“你設法引開巡邏隊,剩下的交給我們。”
周明點頭:“我會在碼頭放場火,就說是貨箱自燃,他們肯定會去救火。”
入夜後,雨停了,月亮從雲裡鑽出來,給碼頭灑了層銀霜。趙宸和衛十三穿著夜行衣,像兩隻狸貓,貼著貨箱的陰影往前走。丙字十七號貨箱藏在最裡麵,上麵蓋著帆布,還掛著把大鎖。
“將軍,我來。”衛十三掏出鐵絲,三兩下就捅開了鎖。掀開帆布,裡麵果然放著個油布包,打開一看,是本厚厚的賬本,紙頁泛黃,上麵的字跡歪歪扭扭,卻記得清清楚楚——
“三月初五,運糧五十石,售予金人使者,得銀百兩,王通判分六十兩,李三分四十兩。”
“四月初二,官倉虧空三百石,報‘黴變’,實則運去太湖私倉……”
一樁樁,一件件,連王敬之挪用賑災款蓋的彆院地址都記在上麵。趙宸剛把賬本塞進懷裡,就聽見碼頭傳來呐喊聲——周明果然放了火,火光衝天,映得水麵都紅了。
“快走!”趙宸拉著衛十三往暗處跑,剛拐過個彎,卻撞見李三帶著人過來,手裡的刀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抓住他們!”李三喊著,酒氣噴在風裡,“肯定是這兩個小子偷了東西!”
衛十三拔刀迎上去,刀光劈得對方連連後退。趙宸趁機往碼頭外跑,卻被幾個兵卒攔住。他雖不善武藝,卻身法靈活,避開對方的刀,抓起旁邊的扁擔橫掃過去,打得兵卒嗷嗷叫。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馬蹄聲,火把照得半邊天通紅——是王敬之帶著府衙的人來了。
“趙大人?”王敬之看到趙宸,先是一愣,隨即冷笑,“原來夜裡偷東西的是您!我說您怎麼非要‘靜養’,原來是在打官倉的主意!來人,把他拿下,送去汴京,讓陛下評評理!”
兵卒們圍上來,趙宸卻不慌不忙地掏出賬本,舉過頭頂:“王通判,你確定要抓我?這賬本上的字,怕是比你送我去汴京更有用。”
王敬之的臉瞬間慘白,像見了鬼似的:“你……你怎麼拿到的?”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趙宸看著他,聲音裡帶著冰,“你勾結金人倒賣官糧,挪用賑災款,草菅人命,樁樁都是死罪。現在,你還敢抓我嗎?”
火把的光映在賬本上,那些字像活了過來,張牙舞爪地撲向王敬之。他身後的兵卒們也看到了賬本,眼神裡露出恐懼——他們多是本地百姓,家裡都受過水災,恨透了這些貪官。
“反了!反了!”王敬之瘋了似的拔刀,“誰抓住他,賞銀千兩!”
可沒人動。有個老兵甚至把刀扔在地上,對著趙宸單膝跪地:“將軍,我們早就受夠這狗官了!您為民除害,我們跟著您!”
越來越多的兵卒放下刀,連李三帶來的人都往後退。王敬之成了孤家寡人,舉著刀瑟瑟發抖:“你們……你們敢違抗上官?”
“上官?”趙宸一步步走近,手裡的賬本拍在他臉上,“你也配當上官?”
喜歡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請大家收藏:()靖康逆旅:係統攜我定乾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