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被馬超眼神看得脊背陣陣發涼。
不待他有何動作,忙起身一拜,麵帶審慎,道:“將軍,攸有一言。”
說著,便開始侃侃而談:“自董賊亂政…”
“天下諸侯或借‘勤王’之名,以謀私利,或擁兵自重,坐壁而觀。”
“唯將軍率部星夜入長安,破李郭、誅叛賊…”
他瞅著馬超將袖子放下,終於鬆了一口氣。
“適才,攸聞獄卒所言,將軍入長安後先護太倉、再安官署。”
“連蔡伯喈這等…舊臣,亦肯傾力相救。”
“此等行事,非為權勢,實為漢室、為蒼生。”
他輕輕踱步,說道:“如今袁紹據河北而懷異心,曹操入兗州而隱鋒芒,袁術居淮南而如枯骨…”
“以攸之見,天下滔滔,唯將軍既有撥亂反正之勇,又有體恤萬民之仁,可稱當世之英雄!”
說罷,他再次躬身。
“攸半生浮沉,謀刺董賊而敗,亦觀諸侯爾虞我詐。”
“今日得見將軍,方知何為‘明主’。”
說著,荀攸便一揖及地。
“若將軍不棄,攸願以畢生謀略相佐。”
“助將軍安關中、迎天子、複漢室!”
“隻求不負胸中所學、不負天下黎庶。”
馬超一愣,摸了摸自己的臉。
心中暗道:啥情況?
王霸之氣一露,名臣謀士納頭便拜?
嘿……
這就是“龍傲天”的感覺嗎?
確實有點爽了。
心中雖在腹誹,動作卻絲毫未拖遝,忙上前扶起荀攸。
“公達先生快快請起,折煞我也!”
他語氣誠懇:“今超得先生相助,恰似久旱逢甘霖,暗夜遇明燈,實乃我之大幸!”
馬超嘴巴雖笨,也沒啥文化,但《三國演義》還是看過幾遍的。
他學著劉跑跑的口吻,扶住荀攸手臂道:“超,欲請先生任征西將軍麾下長史,暫佐軍謀,不知先生可願?”
他暗自盤算:自己雖有戰功,官職卻僅為羽林中郎將,手底下秩六百石的職位實在拿不出手。
而老爹身為征西將軍,麾下長史之位正好安置,橫豎老爹的基業將來那也是自己的。
荀攸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意外,躬身應道:“願從將軍之命。”
當馬超回到羽林軍營時,身側不但有著荀攸,還跟著個中年人。
其麵容敦厚,骨架寬大,卻瘦得如同個骷髏兵一般,麵相上幾乎快不成人形。
實則,此人來曆也不簡單。
徐榮,遼東玄菟郡人,昔日董卓麾下中郎將之一。
曾在滎陽擊敗曹操,並險些將之終結。
而後又接著擊敗江東猛虎孫堅。
屬於正史上,曇花一現的悍將!
董卓死後,徐榮歸降朝廷,後與胡軫一同奉命出征李、郭叛軍。
卻遭胡軫倒戈背刺,以致全軍覆沒。
隻是,不知為何,他未如曆史中那般死於亂軍之中。
反而活著退回了長安,又遭王允斥責,下了詔獄。
馬超從名錄上見到“徐榮”二字時,還特意反複確認,這才將他提出。
倒也沒用什麼感人肺腑的豪言壯語,僅是讓“夥房跑堂”張謙端來羊湯、擺上八隻大饃。
等他狼吞虎咽吃完,這位悍將當場便納頭即拜。
什麼王霸之氣,不過笑談。
主要還是因為:提他出獄時,徐榮正啃著半隻死老鼠。
他不似蔡邕、荀攸命好,一人有個好女兒,一人有不離不棄的愛妾,時不時去詔獄探視,打點財物,送吃送喝。
這徐榮,乃是草根出身,既無親族,亦無妻兒,更無錢財。
下獄多日,那獄卒從他這裡半點好處都撈不著,愣是一粒糠都沒給他吃。
若不是他覺醒了命格、有氣血撐著,早餓死了。
饒是如此,也仍瘦脫了相。
此刻雖換了乾淨衣裳,卻隻顯得衣袍寬大,晃蕩間隻剩皮包骨架。
回到中軍營房後。
馬超當即命親衛引徐榮、荀攸下去沐浴更衣,並叮囑好生調養,補足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