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著。“雲知夏的聲音追上來,“今日我收徒,行新禮——不拜天,不拜地,隻拜病者。“她轉頭看向藥七,“上前。“
藥七捧著個粗瓷碗跑過來,碗裡盛著清水,水麵浮著片雪蓮花瓣。
雲知夏接過碗,遞到他麵前:“從此刻起,你眼中隻有病,沒有權。
若遇危症,當如刀破障,哪怕前頭是太醫院的門。“
藥七仰頭飲儘清水,水珠順著下巴滴在青衫上。
他轉身麵對人群,聲音抖得厲害,卻字字清晰:“弟子藥七,誓以醫術,救一人是一人!“
百姓中爆發出掌聲。
有個抱著孩子的婦人抹著淚喊:“好!
比那些跪官老爺的太醫強!“
這時,人群裡擠出個穿月白粗布裙的女子。
她背著個磨得發亮的藥箱,箱角還沾著草屑。“我行醫十年,“她把藥箱往地上一放,“治過產難、瘟疫,卻從未見人敢剖顱救人。
今日,我白芷,願為藥廬第二徒。“
雲知夏挑眉:“你且試試,如何用三針穩住產後血崩。“
白芷打開藥箱,銀針在晨光裡劃出三道銀弧。
她指尖抵在虛擬的“產婦“腹部,第一針入氣海,第二針進關元,第三針懸在三陰交上方半寸:“先固氣,再止血,最後引血歸經。“
“好。“雲知夏抄起案上的銀針,在白芷手背輕輕一彈,“你這手懸針穩得很。“她將銀針遞過去,“記住了——我們的規矩,救人不看身份,治罪不避權貴。“
白芷接過針時,指節微微發顫。
她低頭盯著銀針,忽然笑了:“我娘當年被縣太爺的妾室推下井,就因為不肯開墜胎藥。“她抬頭時,眼底有火光在燒,“今日起,我偏要治那縣太爺的病,讓他跪著求我紮針。“
藥廬外的日頭越升越高。
不知誰起的頭,排隊的百姓自發讓出條道來,幾個背著藥簍的藥農擠到最前頭,掏出皺巴巴的草紙和炭筆:“姑娘講的顱骨縫,能再說說不?“
直到月上柳梢,雲知夏才送走最後一個求學者。
她揉了揉發疼的太陽穴,轉身看見案幾上多了個檀木匣子,封條上蓋著刑部大印。
打開來,是一摞泛黃的古籍:《顱疾論》《金瘡要略》,最底下那本封皮寫著《青娥醫案》。
她翻開《青娥醫案》,第一頁便落了淚——“開顱排瘀術:取竹刀沿矢狀縫劃至枕骨,以銅鑷輕挑瘀血......“落款是“沈青娥,大胤三十三年“。
“原來......“她指尖撫過“沈“字,喉間發緊,“我不是第一個。“
窗外的雪蓮在月光下舒展花瓣,藥廬簷下,不知誰換了塊新木牌。
雲知夏推窗望去,“濟世堂規“四個大字在夜色裡泛著青黑,第一條用朱砂描得極粗:“醫者,不跪權,隻跪命。“
風卷著幾片碎紙從簷角掠過。
雲知夏彎腰拾起,見是半張被撕下的“收徒榜“,背麵寫著幾行小字:“剖顱之術傷天和,著令即刻廢止——禮部“。
墨跡未乾,還帶著新研的墨香。
她將碎紙攏在掌心,抬頭望向天際。
啟明星已在東方亮起,像顆未墜的釘,要在這混沌的醫道裡,釘出個透亮的窟窿來。
而此刻的風裡,似乎有墨香混著官印的味道,正順著城牆的方向,往藥廬這邊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