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擺擺手,反而笑了:“你才沒事吧?臉都白了。”
雨停後,竹棚下積了個小水窪,映著竹影晃晃悠悠。她撿起根竹枝,在水裡畫圈:“聽說城裡開了個竹文化展,要不咱也去看看?”
他眼睛一亮:“真……真的?能……能學新花樣不?”
“去了就知道,”她把竹枝插在水窪邊,“說不定還能給咱竹滿堂露個臉呢。”
去城裡的前一天,結巴的孩子熬了半宿,編了隻竹製小燈籠,燈罩上刻著細碎的花紋,點上蠟燭,光透過花紋落在牆上,像撒了把星星。
“帶……帶上這個,晚上走路亮堂。”他把燈籠遞給她,臉有點紅。
她接過來晃了晃,燭光在裡麵輕輕搖,暖得像揣了個小太陽。
文化展上,他們的竹器擺了整整一展台:帶蓋竹籃、金魚紋竹篾、還有那盞小燈籠,引來不少人拍照。
有個穿旗袍的阿姨指著燈籠說:“這手藝真地道,比機器做的有溫度多了。”
結巴的孩子憋了半天,才說:“是……是用心編的。”
阿姨笑著買了兩個竹籃,說要給女兒當嫁妝:“竹籃寓意好,日子能越過越紮實。”
回村的路上,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數著賺來的錢,突然說:“咱用這錢給院裡打口井吧?省得天天去河邊挑水。”
他點頭:“好……好主意,再編個竹井蓋,防……防掉東西。”
路過河邊時,看見幾個小孩在竹筏上嬉鬨,那竹筏還是去年他幫忙編的,此刻在水裡晃晃悠悠,像片大荷葉。
秋天收玉米,竹滿堂的竹筐又派上用場,金黃的玉米棒堆在竹筐裡,看著就喜慶。
結巴的孩子蹲在筐邊,把玉米須捋下來收進竹盒:“這……這能泡水喝,敗火。”
她湊過來聞了聞:“一股太陽味,比藥湯子好聞。”
李奶奶來送新蒸的玉米餅,看見滿院的玉米,直誇:“今年收成好,多虧了你們的竹筐裝得多,沒耽誤晾曬。”
天冷後,他們在竹棚裡搭了個火塘,燒的是陳年竹根,火苗“劈啪”響,映得每個人臉上都紅撲撲的。
結巴的孩子用竹刀削著竹片,想編個暖手筒,她在旁邊添柴,時不時問:“夠不夠寬?要不要再削薄點?”
“剛……剛好,”他舉著竹片給她看,“等編好了,給……給你用。”
她笑著接過來:“那我也給你織副手套,竹灰色的,配你的竹刀好看。”
跨年夜,竹滿堂的人圍著火塘吃餃子,竹製的盤子裡堆得滿滿當當。
李奶奶端來罐米酒,說:“喝一口,來年順順當當。”
結巴的孩子抿了一小口,臉瞬間紅透,惹得大家都笑。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起竹杯:“祝咱的竹子明年長得更粗,編的竹器賣得更遠!”
“還有,”他突然大聲說,“祝……祝她的手套織得快!”
她笑著捶了他一下,火塘的光在兩人眼裡跳,像藏了兩顆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