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蹲在籠子旁,給竹苗澆了點水:“長……長快點,等你夠粗了,就……就不用戴帽子了。”
那認真勁兒,跟護著自家娃似的。
開春的集市上,結巴的孩子帶著竹製綠豆湯罐去擺攤,罐身上刻著歪歪扭扭的小花。
有個大嬸拿起來看:“這罐兒看著不起眼,裝湯肯定涼快。”
他點點頭:“竹……竹的透氣,比……比塑料罐強。”
大嬸買了兩個,說一個給兒媳婦,一個給娘家媽。
旁邊擺攤的小販瞅著眼熱:“你這手藝行啊,教我兩招唄?”
孩子笑著擺手:“來……來竹滿堂學,免……免費。”
入夏的暴雨衝垮了院角的竹籬笆,結巴的孩子和紮羊角辮的小姑娘一起修。
他削竹條,她遞繩子,配合得比誰都默契。
有根竹條太硬,他使勁一掰,“哢嚓”斷了,差點崩著眼睛。
小姑娘趕緊拽他胳膊:“小心點!紮著眼睛咋辦?”
他咧著嘴笑:“沒事,我……我皮實。”
修好的籬笆上,她特意編了個小向日葵,黃澄澄的,看著就喜人。
戴草帽的老爺爺真的編了個竹秋千,掛在兩棵最粗的竹子中間。
結巴的孩子第一個上去試,蕩得老高,竹條“咯吱咯吱”響,像在唱歌。
“悠……悠著點,彆……彆把竹子拽斷了。”老爺爺在底下喊。
他笑得停不下來:“斷……斷不了,這竹子結實著呢。”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也想蕩,他下來時故意晃了晃,差點把她晃倒,逗得她追著打。
文化節辦了個“老手藝展”,結巴的孩子把爺爺留下的舊竹刀也拿去了。
刀身磨得發亮,刀柄包著層老竹皮,看著就有年頭。
有個白發老太太摸著竹刀,眼淚掉了下來:“我家老頭子以前就用這樣的刀編竹器,可惜……”
孩子趕緊遞過紙巾:“您……您要是喜歡,可……可以摸摸,我爺說……說這刀認人。”
老太太摸了半天,說:“好刀,跟人一樣,有股韌勁兒。”
秋天收紅薯,竹滿堂的竹筐又派上了用場,裝得滿滿當當,壓得竹筐都變了形。
結巴的孩子扛著竹筐往家走,紅薯的甜香味混著竹腥氣,好聞得很。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在後麵追,手裡攥著個烤紅薯:“給你留的,甜得流油!”
他接過來,燙得直換手,還是咬了一大口:“比……比城裡買的烤紅薯香。”
她得意地說:“那是,咱這紅薯長在竹滿堂旁邊,沾了竹氣。”
年輕人設計的竹製咖啡機賣得火,特意送了台給竹滿堂。
結巴的孩子看著說明書,半天沒弄明白:“這……這玩意兒咋用?還……還不如燒壺開水痛快。”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按了按按鈕,“嗡”的一聲響,嚇了她一跳。
“還是咱的竹茶壺好,”她拍著胸口,“安安靜靜的,還能聞見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