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搖搖頭:“有……有自己的樣兒,就……就好看。”
竹安媽端來剛摘的黃瓜,用竹盤裝著,說“就著竹席吃,比冰鎮上還舒坦”。
戴眼鏡的先生帶了幫記者來,說是要報道竹滿堂的紀錄片快播出了。
記者圍著結巴的孩子問這問那,他緊張得話都說不利索,手裡卻不停編著竹蜻蜓。
“我……我就想編好竹器,讓……讓更多人喜歡。”他低著頭說。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突然大聲說:“小師傅可厲害了,他教我編的小獅子會嚇人呢!”
大家都笑了,孩子的臉也不那麼紅了。
文化節上,紀錄片的片段在大屏幕上播了,放的就是結巴的孩子教小姑娘編竹魚的樣子。
台下的人看得直鼓掌,有個老太太抹著眼淚說:“這手藝能傳下去,比啥都強。”
孩子站在台上,手裡舉著那隻歪竹魚,突然說:“這……這魚是我編的第一……第一個像樣的物件,現……現在它成了明星。”
新學員在台下喊:“你也是明星!竹滿堂的大明星!”
秋天收豆子,竹滿堂的竹簸箕派上了用場,搖搖晃晃地篩著豆子,豆皮飛得滿地都是。
結巴的孩子搖得最賣力,額頭上的汗滴在竹簸箕上,濺起小水花。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在旁邊撿豆子,說“這顆最大,留給小師傅”。
坐著輪椅的小姑娘笑著說:“等豆子曬乾了,用竹製的小磨盤磨成麵,蒸豆包吃。”
孩子聽了,搖得更起勁了,說“多……多磨點,讓……讓大家吃個夠”。
竹溪聯係了家手工店,想把孩子們編的竹器放在店裡寄賣。
結巴的孩子挑了些最像樣的,有竹魚、竹籃、竹製的小動物,擺了滿滿一竹筐。
“得……得把毛茬磨平,彆……彆紮著人。”他拿著砂紙,挨個打磨。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也跟著磨,小手被砂紙蹭紅了也不吭聲。
新學員笑著說:“咱這是要把竹滿堂的名氣,賣到城裡去。”
冬天的雪下得密,竹滿堂的炭盆燒得旺,孩子們圍在旁邊編竹製的小燈籠,準備過年用。
結巴的孩子編的燈籠上,刻著好多小竹魚,圍著燈籠轉圈圈。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編了個獅子燈籠,說“要跟雪獅子做伴”。
孩子看著她的燈籠,突然說:“年……年底咱辦個竹燈展,讓……讓全村都來看。”
跨年夜,竹滿堂的竹燈展真辦成了,院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竹燈籠,亮堂堂的。
結巴的孩子舉著自己編的大魚燈籠,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獅子燈籠,在院裡跑。
新學員和妹妹拉著坐著輪椅的小姑娘,跟著一起跑,笑聲把雪都震落了。
那個老太太的兒子帶著女兒來了,說“我媽看了紀錄片,非要我帶她來,說啥也得摸摸這竹燈籠”。
孩子趕緊遞過一個小燈籠,說“給……給奶奶玩,暖……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