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安的保鮮筐在國外成了網紅,有博主專門拍視頻測評,說“這筐裝草莓能多放三天,還帶著草木香,比塑料筐有靈魂”。訂單多到要雇街坊幫忙,王竹安的體驗館也改成了加工點,老太太們坐在竹棚下編筐,嘴裡念叨著“鐵雄當年編筐也這麼快”,手底下的篾條飛似的轉。
深秋收山楂,竹溪帶著外國同學來體驗,他們學著用竹筐裝山楂,卻總把筐底踩塌。竹安媽直笑:“你們太用勁,這筐得悠著點。當年小花太奶奶裝山楂,總留幾個在筐角,說‘給筐留點念想’。”外國同學聽不懂,卻學著把山楂往筐角塞,說“這樣筐子會高興”。
竹溪設計了款“竹語”係列耳機,外殼用竹料做的,帶著淡淡的竹紋。她說“聽音樂時能聞見老家的味”,上市後成了年輕人的新寵。有個搖滾歌手戴著它開演唱會,說“這耳機比金屬的有勁兒,像竹林裡的風”。竹溪把賺的錢捐給了“竹家課堂”,說“讓更多孩子有竹條摸”。
年底,竹家辦了場“竹編春晚”,街坊們自編自演,有老太太唱當年小花哼的歌謠,有孩子跳竹安編的竹製舞棍舞,最熱鬨的是那個結巴的孩子,他舉著自己編的竹魚,結結巴巴地說:“我……我編的魚,像……像鐵雄太爺爺的!”台下的掌聲震得竹棚直晃。
大年初一,竹安在保鮮筐的新包裝上印了行字:“來自中國竹家的禮物”,旁邊畫了個歪竹魚。竹溪的配飾店在國外開了分店,門口掛著王竹寧編的大竹魚,紅布條飄得老遠。竹芽站在博物館裡,看著滿棚的老物件和牆上的新訂單,突然覺得,鐵雄、小花他們就坐在竹椅上,正咧著嘴笑呢。
風穿過竹林,帶著新竹的清香和遠處的鞭炮聲,老竹魚在牆上輕輕晃,“嘩啦”聲像在說:“看這光景,咱的竹子真把根紮遠了。”竹安媽端來剛蒸的糖糕,放在竹製的托盤裡,糖香混著竹香,跟當年鐵雄家的一個味。
這日子啊,就像永遠編不完的竹篾,老的牽著新的,近的連著遠的,編著編著,就把家的味傳了出去,紮了根,發了芽,熱鬨得很,踏實得很。
竹安的保鮮筐包裝上,那個歪竹魚標記成了招牌,有回海關檢查,工作人員指著標記笑:“這魚咋總歪著?”竹安掏出手機,翻出鐵雄老竹魚的照片:“您看,太爺爺編的更歪,傳了快一百年了。”對方瞅著照片直點頭:“敢情是祖傳的歪啊,這得好好護著。”
竹溪在國外的配飾店搞了場“竹編體驗日”,教老外編竹蜻蜓。有個金發姑娘編的翅膀全是毛刺,竹溪卻誇:“這叫帶刺的自由,比規規矩矩的好看。”姑娘舉著蜻蜓蹦蹦跳跳,說要掛在聖誕樹頂,“讓它當最野的裝飾”。後來那姑娘寄來張照片,聖誕樹上果然掛著那隻毛刺蜻蜓,旁邊還擺著個迷你老竹魚模型——是她照著竹溪店裡的樣品做的。
王竹安的“竹家課堂”來了批大學生誌願者,學編竹籃時總嫌竹條紮手,戴著手套編。王竹安把自己手上的老繭亮給他們看:“你太爺爺編竹器,哪戴過這玩意兒?手不紮出血,編出來的東西沒勁兒。”誌願者們半信半疑摘了手套,果然編得慢了,卻個個學得認真,說“紮手的疼記心裡,比啥都印象深”。
入夏山洪,竹編博物館後麵的坡塌了點,泥土埋了半扇竹門。竹芽要請人來修,竹安卻帶著街坊扛著竹筐去清淤:“太爺爺當年修竹棚,全靠街坊幫忙,說‘泥土埋不住竹根的勁’。”大家邊清邊聊,說的都是鐵雄編魚、小花納鞋底的舊事,汗珠子掉在泥裡,混著竹香,像老輩人在旁邊看著笑。
竹禾帶學生編了批竹製鳥窩,掛在村口的老樹上。有對斑鳩真住了進去,學生們天天去看,發現鳥窩被鳩糞糊得不成樣,急著要換個新的。竹禾卻說:“彆換,這才是鳥窩該有的樣。你看太爺爺的竹魚,不也落滿了灰?日子哪有總乾淨的。”後來那窩斑鳩孵出了小鳥,學生們拍了照片,配文“竹編的家,最結實”。
竹安的保鮮筐在歐洲超市搞促銷,買筐送本竹編故事冊,裡麵印著鐵雄劈篾的老照片,還有王竹寧編竹魚的順口溜。有個老太太看了冊子,專程找到店裡,說她爺爺當年去過中國,帶回來個竹籃,跟冊子上的編法一模一樣。“我總以為是假的,”老太太摸著筐子直掉淚,“原來真有這樣的手藝,這樣的家。”
竹溪設計了款竹製筆記本電腦支架,特意把支撐腿做得一長一短,說“給電腦留口氣,彆總憋著”。有個程序員買了,說用著比金屬支架舒服,“敲代碼時能聞見竹子的味,像在竹林裡辦公”。後來這支架成了程序員圈的網紅款,大家說“歪腿支架治好了我的頸椎,還治好了焦慮”。
深秋收板栗,竹安帶著外國客戶去竹林體驗。客戶穿著西裝皮鞋,踩在落葉上直打滑,竹安媽找了雙王竹寧當年穿的老布鞋給他:“換上,這鞋跟竹子親,不滑。”客戶踩著布鞋,笨拙地用竹鉗夾板栗,夾一個掉一個,卻樂得直笑:“這比在會議室簽合同有意思,板栗砸在竹筐裡的聲,像在鼓掌。”
王竹安的“竹家課堂”裡,那個結巴的孩子成了小老師,教新來的孩子編竹圈。他編得慢,卻格外耐心,誰編錯了,他就舉著自己歪歪扭扭的“月牙圈”:“這……這是我……我第一回編的,彆……彆怕。”孩子們看著他的月牙圈,都不慌了,說“原來老師也編錯過”。
年底,竹家收到個從法國寄來的包裹,是那個種竹苗的同學寄的:竹苗長得比人高了,歪歪扭扭的,像棵喝醉了的竹子。附了張紙條:“它總往東邊長,是不是想回家?”竹溪把照片洗出來,貼在博物館的牆上,旁邊寫著“咱家的竹子,在國外也認家”。
喜歡鑒寶賭石王請大家收藏:()鑒寶賭石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