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安帶他們看竹製的燈罩,燈光透過竹紋照出來,在牆上投下細碎的影子。
“這叫‘竹林月光’,”竹安介紹,“晚上開著燈,就像坐在竹林裡。”
經銷商眼睛亮了,當場訂了五百個。
冬天第一場雪來時,竹棚裡生了個炭盆。
大家圍坐在盆邊,手裡拿著竹條,邊烤火邊編東西。
結巴的孩子在編竹製的雪鏟,說“等雪停了,幫王爺爺掃雪”。
老太太在補去年的竹篩,嘴裡念叨著“來年開春還要用呢”。
竹溪在編竹製的襪子,用軟竹絲編的,說“套在棉襪外麵,又暖又防滑”。
炭盆裡的火星跳著,竹棚裡的笑聲也跳著,比外麵的雪景還熱鬨。
跨年夜,竹棚掛滿了竹製的小燈籠,是孩子們一起編的。
燈籠裡點著小蠟燭,暖黃的光透過竹縫,在地上拚出星星點點的圖案。
有人提議:“咱給竹棚起個名字吧!”
“叫‘竹滿堂’咋樣?”王竹安說,“咱這棚裡,竹器滿,人也滿,福氣更滿。”
大家都拍手說好。
結巴的孩子舉著自己編的竹魚燈籠,大聲說:“我……我明年要編個大……大燈籠,比房……房頂還大!”
滿棚的笑聲,混著窗外的鞭炮聲,熱熱鬨鬨地,就把舊年送走了。
新年來的第一天,陽光特彆好。
竹安打開竹棚的門,見門檻上放著個竹製的小籃子,裡麵是幾個野雞蛋。
籃子旁邊壓著張紙條,是用歪歪扭扭的字寫的:“謝……謝謝竹滿堂的竹子,我家雞……雞愛吃竹下的蟲。”
竹安笑著把野雞蛋分給大家,說:“你看,竹子連雞都招來了,這日子啊,就該這麼熱熱鬨鬨的。”
大家吃著雞蛋,看著棚外抽新芽的竹子,心裡都覺得,這新的一年,準保比去年更有奔頭。
“竹滿堂”的牌子掛起來那天,王竹安特意請人用老竹根雕了個字。
雕出來的“堂”字,底下的“土”歪得像個小竹筐,看著特接地氣。
結巴的孩子踮著腳摸牌子,說:“這……這字會……會長嗎?”
王竹安笑:“跟你編的竹魚似的,用心養著,就越來越有勁兒。”
街坊路過都誇這牌子好,說“聽著就暖和,比那些金晃晃的招牌強”。
竹溪設計的竹書簽,被學校當成了畢業禮物。
校長說:“讓孩子們帶著竹香走,走到哪都想著根。”
有個畢業生回來看老師,手裡還攥著那枚書簽,邊角都磨圓了。
“老師你看,字還在呢,”他舉著書簽說,“就像竹滿堂總在那兒。”
竹溪聽了,趕緊又烙了批新的,特意多燙了幾個“常回家”。
入夏頭場雨,竹棚頂上的絲瓜藤喝足了水,“噌噌”往上躥。
竹安媽摘了把嫩絲瓜花,插在竹製的花瓶裡,擺在櫃台當裝飾。
來買竹器的人見了直誇:“這花配竹瓶,比城裡花店的還好看。”
竹安媽樂了:“都是自家園子長的,不金貴,卻鮮靈。”
結巴的孩子趁沒人,偷偷掐了朵戴在頭上,被竹溪拍了照,笑得傻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