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湊過去看,竹料上的水珠像鑲了彩邊的玻璃球,把彩虹裹在裡麵。
結巴的孩子蹲在水窪旁看了半天,說:“以……以後編竹器,得留個小凹槽,讓它能存住水珠,存住彩虹。”
秋天收竹的時候,院裡堆了小山似的竹條。
結巴的孩子教大家選竹:“竹節要勻,竹皮得亮,捏著硬實的才……才好用。”
有個來幫忙的老鄉選了根彎竹條,說:“這根彎的編出來肯定特彆,像月牙兒。”
結巴的孩子沒反對,還幫著把彎竹條削得更順溜:“是……是個主意,咱編批月牙形的竹籃,肯定有人喜歡。”
月牙竹籃真的成了搶手貨,城裡的手工店老板親自來拉貨,說“這籃子擺在櫥窗裡,天天有人問”。
結巴的孩子拿著賺來的錢,給院裡添了台新的打磨機:“以……以後磨竹條不用手蹭了,省勁。”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已經能獨立編竹籃了,她編的籃子總在提手處加個小蝴蝶結,說“給竹籃戴個發卡”。
年輕人設計的竹製燈罩賣得火,他說:“是竹條的紋路幫了忙,光透過紋路灑在牆上,像漏下來的星星。”
冬天第一場雪落下來時,竹滿堂的燈籠又掛起來了。
今年的燈籠上都留了小凹槽,雪落在裡麵,化成水,真的裹住了星星點點的光。
結巴的孩子站在燈籠下,看著竹牌上密密麻麻的名字,突然說:“等……等竹子長得比房高,咱……咱把竹牌刻滿整麵牆。”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踩著雪跑過來,手裡舉著個新刻的名字牌:“我妹妹長牙了,我把她的小名刻上了!”
年輕人正給燈籠換蠟燭,聞言笑著說:“那得多種點竹子,不然竹牌都不夠用。”
雪越下越大,落在竹條上簌簌響,像在數著竹牌上的名字。
結巴的孩子摸了摸凍紅的鼻尖,突然覺得,說話結不結巴沒關係,竹條在手裡能變成啥樣也沒關係。
隻要這院裡的竹子還在長,手裡的竹條還在轉,身邊的人還在笑,日子就總能編出點新花樣來。
竹滿堂的燈籠在雪夜裡亮得格外暖,有個小凹槽裡積的雪化了,裹著燭火的光,在牆上投出細碎的光斑,像撒了把星星。
結巴的孩子伸手去碰那光斑,指尖剛碰到牆,就被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拽住:“彆碰,凍手!”
她從兜裡掏出副毛線手套,塞給他一隻:“我媽織的,多出來一副,你戴著正好。”
手套是粉白相間的,跟他平時灰撲撲的樣子一點不搭,他卻攥得緊緊的,指尖都熱出了汗。
年輕人已經把所有燈籠的蠟燭都換了新的,拍著手說:“今晚的星星都躲進燈籠裡了,咱拍張合照吧,發網上肯定有人羨慕。”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拉著結巴的孩子站中間,自己往旁邊擠了擠:“你得站c位,你是師傅嘛。”
他臉一下子紅了,擺手想躲,被年輕人按住肩膀:“就你站中間,你編的月牙籃現在是網紅款,你不站中間誰站?”
快門按下時,他還在扯嘴角想笑,臉上的紅暈混著燈籠的光,像抹了層胭脂。
開春後,竹滿堂的竹料堆旁多了個新木牌,上麵寫著“竹料領養處”。
結巴的孩子在木牌旁擺了張桌子,誰來領竹條,都得登記名字和想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