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羊角辮的姑娘在給竹玩具上蠟,軟布擦過的竹麵油亮亮的:“這樣摸起來滑溜溜的,孩子玩著放心。”
學竹蜻蜓的姑娘在竹推車上刻花紋,都是簡單的小太陽、小花朵:“孩子就喜歡這些鮮亮的。”
李奶奶端來剛蒸的紅薯,用竹盤裝著,熱氣騰騰的:“歇會兒吃口紅薯,看這結巴,額角的汗都滴竹條上了。”
小男孩拿起個紅薯遞過去:“小師傅吃,你編的木馬最費勁,我看見你編到半夜呢。”
跨年夜的竹滿堂比往年熱鬨,幼兒園園長帶著老師來送錦旗,紅布上繡著“竹韻匠心,守護童真”。
“孩子們可喜歡這些竹玩具了,”園長舉著錦旗,“每天都抱著竹木馬睡覺,說有竹子的香味。”
結巴的孩子接過錦旗,手都在抖,臉比燈籠還紅:“應……應該的,能……能讓孩子喜歡,咱……咱高興。”
紮羊角辮的姑娘把錦旗掛在竹棚最顯眼的地方:“這可是咱竹滿堂第一個錦旗,得好好掛著。”
學竹蜻蜓的姑娘端來新釀的桂花酒,小男孩也捧著自己編的竹杯:“我也能喝酒了,我爸說我是小男子漢了。”
五個杯子碰在一起,“叮”的一聲脆響,像竹器在唱歌。
新年第一天,五個人在新竹苗旁插了塊竹牌,上麵刻著“竹滿堂第十二茬”,旁邊的小人影又多了個小的,手拉手圍成圈。
陽光透過竹枝灑下來,在竹牌上跳著碎金似的光。
結巴的孩子看著竹牌,突然說:“等……等這茬竹子長起來,咱……咱編個竹亭子,就……就建在新石橋邊。”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笑著說:“再編些竹凳竹桌,夏天村裡人能去歇腳,喝花茶,聽蟬鳴。”
學竹蜻蜓的姑娘接話:“讓這孩子當亭長,負責打掃,給他發竹製的小勳章。”
小男孩挺起胸脯:“我能行!我還能教新來的小朋友編竹青蛙。”
風穿過竹林,帶著十二茬竹苗的清香,像在說:這樣的日子,會一直長下去,像竹子一樣,一節一節,往高裡躥。
開春的竹苗剛抽新葉,結巴的孩子就帶著小男孩去後山砍竹子,說是要備料編竹亭子。
“這……這幾根夠粗,”他指著兩棵並排的竹子,“做……做柱子正好,不……不晃。”
小男孩舉著小竹刀,學著他的樣子比劃:“我也能幫忙劈篾不?我練了一冬天,手不抖了。”
“等……等你再長高點,”結巴的孩子笑著摸他的頭,“現在……現在先幫著遞竹條。”
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和學竹蜻蜓的姑娘扛著竹筐跟在後頭,筐裡裝著乾糧和水。
“砍完竹子去溪邊歇著,”她揚聲說,“我帶了醃桂花,就著饅頭吃,香得很。”
學竹蜻蜓的姑娘接話:“溪邊的石頭平,正好編竹亭的草圖,省得回去忘。”
四個身影在竹林裡穿梭,竹枝擦過衣角,沙沙響,像在跟他們打招呼。
編竹亭子比想象中難,光柱子的底座就調了五回,總覺得不穩。
結巴的孩子蹲在橋邊琢磨,手裡的竹條擺來擺去:“得……得像編竹籃那樣,底……底下多纏兩圈,才……才紮實。”
喜歡鑒寶賭石王請大家收藏:()鑒寶賭石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