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常務會議結束的第二天,“荊州未來科學城”的招商計劃,如同一枚重磅炸彈,通過省市兩級官方媒體、各大門戶網站、乃至在京滬深等一線城市的科技媒體上,被高調引爆!
《荊州發布:以一座城的未來,賭一個科技的明天!》
《史無前例!“三免兩減半”再加十億產業基金,荊州為引高新企業下血本!》
《從“爛尾樓”到“未來科學城”:一個內陸城市的破釜沉舟!》
一篇篇極具衝擊力的報道,配上“未來科學城”那充滿現代感和科技感的規劃效果圖,以及白紙黑字、條款清晰的優惠政策,瞬間在全國的科技圈和創投圈裡,激起了千層浪。
最初的反應,是普遍的質疑和觀望。
“荊州?沒聽過,十八線小城市吧?去那地方搞科研?開玩笑呢!”——這是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
“政策看著是香,但地方政府的執行力得打個問號。畫大餅的事見多了,彆到時候企業過去了,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哭都來不及。”——這是一部分謹慎者的擔憂。
“十個億的產業基金,聽著挺唬人。但半導體、生物醫藥,哪個不是吞金巨獸?這點錢,夠乾啥的?”——這是一些業內大佬的不屑。
京城,中關村。
一間不足三十平米的辦公室裡,煙霧彌漫,氣氛壓抑。
“……馬總,真對不住,張總那邊說了,我們現在的技術路線風險太高,市場前景不明朗,他們決定……撤資了。”投資經理的話說得委婉,但意思卻無比清晰。
被稱為“馬總”的年輕人,馬東,三十歲出頭,戴著一副厚厚的眼鏡,鏡片後的眼睛裡布滿了血絲。
他的麵前,是一塊寫滿了複雜公式和電路圖的白板。他們團隊研發的,是一種新型的傳感器芯片,技術上絕對領先,但距離量產,還需要燒掉海量的資金。
投資人的撤離,等於直接宣判了他們公司的死刑。
“行,我知道了。”馬東的聲音沙啞,他掐滅了煙頭,揮了揮手,示意對方可以走了。
辦公室裡隻剩下他和幾個同樣年輕的核心成員,所有人都沉默著,臉上寫滿了絕望和不甘。
“難道……就這麼散了?”一個戴著棒球帽的女孩,聲音帶著哭腔。
馬東沒有回答,他隻是無意識地刷新著手機上的科技新聞頁麵,試圖尋找哪怕一絲一毫的機會。
突然,一條被加粗的標題,跳入了他的眼簾。
《荊州未來科學城:給所有懷揣夢想的科技人一個家!》
他鬼使神差地點了進去,一行行文字,一個個數字,像電流一樣擊中了他。
廠房免租三年!稅收“三免兩減半”!人才公寓!子女入學!
最重要的是——十億規模的產業發展基金!股權投資!
他的心跳,開始不受控製地加速。
“荊州……”他喃喃自語。
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內陸城市,把團隊和未來全部押上,這無疑是一場豪賭。
但留在這裡,他們連上賭桌的資格都沒有,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夢想枯萎。
“老大,你在看什麼?”旁邊的技術合夥人湊了過來。
馬東深吸一口氣,將手機遞了過去,一字一句地說道:“看我們……最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