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陽透過國際會展中心的玻璃穹頂,在“蘇氏智慧科技智能環保材料發布會”的背景板上投下細碎的光斑。林硯站在後台,指尖劃過西裝口袋裡的u盤——裡麵存著智能環保材料的最終試用數據,從上周完成最後一輪小區試點到現在,他和技術團隊熬了三個通宵,把材料的濕度監測精度、節能率、合規認證報告一一整理成可視化圖表。
“彆緊張,數據都核對過三遍了。”蘇清媛遞來一杯溫水,指尖碰到他微涼的手背,“剛才合規部的小雅說,三家房企的代表都到了,坐在第二排,左邊是國企背景的城建集團,中間是做高端住宅的朗潤地產,右邊是專注舊改的民生置業。”
林硯接過水杯,目光穿過側幕,落在第二排的三個身影上。城建集團的張總穿著深色中山裝,手裡拿著筆記本,正低頭和助理說著什麼;朗潤地產的李總妝容精致,手指在平板上滑動,屏幕裡是蘇氏工作室之前發的材料樣品圖;民生置業的趙總則頻頻看表,似乎在趕時間——舊改項目工期緊,他們對環保材料的需求最迫切。
“還有十分鐘開始。”蘇清媛幫林硯理了理領帶,“等會兒你講技術亮點時,重點提舊改小區的試點數據,民生置業的趙總肯定感興趣。合規文件我已經讓小雅分裝好了,每家一份,裡麵有檢測報告和備案憑證,他們要的話隨時能拿。”
林硯點頭,心裡的緊張感漸漸消散。自從上周聽了蘇父的建議,工作室不僅成立了合規部,還專門針對智能環保材料做了全流程備案——從原材料采購的環保認證,到生產環節的能耗監測,再到試點小區的用戶反饋,每一步都有紙質和電子雙檔案,連城建集團之前提出的“材料與現有建築結構兼容性”問題,都提前做了模擬測試。
“下麵,讓我們歡迎蘇氏智慧科技創始人林硯,為大家介紹智能環保材料的核心優勢!”主持人的聲音響起,台下響起掌聲。林硯深吸一口氣,走上台,身後的大屏幕立刻切換成材料的三維模型——淡綠色的板材上,布滿了肉眼難辨的微型傳感器,旁邊標注著“實時監測濕度、溫度,誤差≤0.5c”。
“大家好,我是林硯。”他的聲音透過麥克風傳遍會場,“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款智能環保材料,有兩個核心亮點:第一是‘環保’,原材料采用可回收的工業廢渣,經高溫壓製而成,甲醛含量遠低於國家標準,甚至能吸附空氣中的有害氣體,試點小區的檢測數據顯示,使用後室內空氣質量提升32;第二是‘智能’,板材內置的微型傳感器能實時采集建築內部數據,通過物聯網連接到管理平台,一旦發現濕度超標或結構異常,會立刻推送預警信息——比如上周暴雨,試點的老舊小區用了這款材料後,牆體內的濕度變化被實時捕捉,提前兩天排查出了兩處滲水點,避免了牆體發黴。”
台下傳來竊竊私語聲。民生置業的趙總放下手裡的筆,身體前傾,盯著屏幕上的試點數據;城建集團的張總則皺了皺眉,舉起手:“林總,我有個問題。這款材料的成本比傳統建材高多少?國企項目對成本控製很嚴格,要是溢價太多,我們很難推進。”
林硯早有準備,抬手切換到成本分析頁:“張總這個問題很關鍵。這款材料的初期研發成本確實高,但我們通過規模化采購原材料,把成本控製在了比傳統建材高8左右。而且它的使用壽命比傳統建材長5年,還能減少後期的維修費用——試點小區的測算顯示,按20年使用周期算,綜合成本反而能降低15。”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另外,我們已經申請了‘綠色建材補貼’,合規部的同事昨天剛拿到備案憑證,使用這款材料的項目,能享受每噸200元的補貼,這部分可以直接抵扣成本。”
張總的眉頭舒展開,拿出手機對著屏幕拍了張照;朗潤地產的李總則舉起手:“林總,我們做高端住宅,很看重材料的外觀和定製化能力。這款材料能做成不同的顏色和紋理嗎?會不會影響傳感器的靈敏度?”
“當然可以。”林硯切換到定製化案例頁,屏幕上出現了淺木色、米白色等五種紋理的樣品圖,“我們和專業的塗料廠家合作,研發了不影響傳感器信號的環保塗料,不僅能定製顏色紋理,還能根據客戶需求,調整傳感器的監測頻率——比如高端住宅需要更精準的溫度控製,我們可以把溫度監測間隔從10分鐘縮短到5分鐘。”
李總滿意地點點頭,讓助理去拿合規部準備的資料;這時,民生置業的趙總突然站起來:“林總,我剛才看試點數據,你們在舊改小區用的是10厚的板材,要是用於高層舊改,承重會不會有問題?還有,施工周期會不會比傳統材料長?”
這個問題正好戳中舊改項目的痛點——高層舊改對材料承重要求高,且工期緊,不能耽誤居民生活。林硯走到舞台邊緣,指著屏幕上的結構測試視頻:“趙總放心,我們專門做了高層承重測試,10厚的板材能承受每平方米300公斤的重量,完全符合高層舊改的標準。而且它的施工很簡單,不需要特殊工具,和傳統建材的施工周期基本一致,甚至能更快——試點小區的施工隊反饋,因為不用額外做防潮處理,每層樓的施工時間反而縮短了2小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總眼睛一亮,立刻招手讓助理過來,低聲吩咐了幾句;台下的其他房企代表也開始騷動,不少人拿出手機掃碼,下載屏幕上顯示的試用申請表格。林硯看著台下的反應,心裡鬆了口氣——這些數據都是技術團隊一點點測出來的,每一個疑問都有對應的解決方案,這就是合規和專業的底氣。
發布會結束後,蘇清媛帶著合規部的小雅,在會場角落的洽談區接待三家房企的代表。城建集團的張總率先開口:“林總,蘇總,我們集團下個月有個新的保障房項目,想先試用1000平方米的智能環保材料,要是效果好,後續整個項目都用你們的產品。”
“沒問題。”蘇清媛立刻拿出合同草案,“這是試用合同,裡麵明確了材料的規格、交貨時間、檢測標準,還有合規備案的編號,您可以先看看。我們會安排技術人員全程跟進施工,確保材料的使用效果。”
張總接過合同,翻到合規條款那一頁,看到上麵附著的檢測報告編號,拿出手機查了一下,確認能在市住建局的官網查到備案信息,滿意地笑了:“你們做事很細致,就按這個來。我讓助理明天把蓋章的合同送過來。”
緊接著,朗潤地產的李總也遞來了試用需求:“我們有個高端彆墅項目,需要500平方米的定製紋理材料,顏色要和外牆石材匹配。另外,我們希望傳感器能連接到業主的智能家居係統,你們能做到嗎?”
林硯點頭:“可以。我們的技術團隊能和智能家居係統做對接,業主在手機上就能看到材料的監測數據,還能設置預警閾值。定製紋理的樣品我們會在三天內做好,送到你們公司確認。”
李總拿出筆,在試用申請單上簽了字:“那就麻煩林總了。我很看好這款材料的市場前景,要是試用順利,我們可以簽長期合作協議。”
最後是民生置業的趙總,他直接拿出項目圖紙:“我們有個老舊小區的改造項目,下個月就要動工,需要2000平方米的材料,而且要儘快交貨。你們能在兩周內完成生產和運輸嗎?”
蘇清媛接過圖紙,快速掃了一眼施工時間:“趙總,兩周時間有點緊,但我們可以協調生產線,優先安排你們的訂單。不過需要您這邊先提供詳細的施工區域尺寸,我們好精準生產,避免浪費。合規部會同步準備材料的進場備案,確保不耽誤你們的工期。”
趙總一拍桌子:“好!就這麼定了!我現在就讓工程師把尺寸發過來,合同我今天就能簽,明天把預付款打給你們。”
洽談區裡的氣氛越來越熱烈。小雅忙著給三家房企代表遞合規文件,蘇清媛則在合同上標注重點條款,林硯偶爾補充技術細節,三人配合得默契十足。等送走最後一位代表,已經是下午五點多,夕陽把會場的玻璃穹頂染成了金色。
“沒想到今天能一下子拿到三家訂單!”小雅興奮地說,“尤其是城建集團,他們之前對新材料一直很謹慎,這次居然主動提出試用,肯定是我們的合規文件做得到位。”
蘇清媛笑著點頭:“多虧了我爸之前的提醒,要是沒有全流程備案,他們肯定不會這麼快放心。對了,林硯,剛才朗潤地產提到的智能家居對接,技術團隊能搞定嗎?”
“沒問題。”林硯拿出手機,給技術總監發了條信息,“老王說之前做過類似的對接,隻要拿到他們智能家居係統的接口協議,一周就能完成調試。現在最關鍵的是生產和運輸,得確保按時交貨,不能砸了我們的招牌。”
“生產這邊我已經跟工廠溝通過了。”蘇清媛打開平板,調出生產計劃表,“民生置業的2000平方米訂單優先生產,原材料已經備好了,明天就能開工。運輸公司也找好了,有合規的危險品運輸資質——雖然我們的材料不是危險品,但提前做好備案,避免路上出問題。”
林硯看著蘇清媛認真的側臉,心裡湧起一股暖意。從最初的工作室起步,到現在推出第一款核心產品,再到拿到三家房企的訂單,他們一起熬過了資金短缺的難關,應對過沈家的栽贓陷害,現在終於看到了成果。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兩人的並肩作戰,離不開對“合規”和“專業”的堅持。
“對了,還有個好消息。”蘇清媛突然想起什麼,從包裡拿出一份文件,“剛才合規部收到市住建局的通知,我們的智能環保材料被列入了‘綠色建材推薦目錄’,以後在政府項目裡投標,還能加3分的技術分。”
林硯接過文件,看著上麵鮮紅的公章,忍不住笑了:“這真是意外之喜。看來我們的合規工作沒白做,連政府部門都認可了。”
“那當然!”蘇清媛踮起腳,拍了拍他的肩膀,“我爸要是知道了,肯定也會高興的。晚上我們一起去我家吃飯吧,跟他彙報一下今天的成果,順便讓他再給我們提提建議。”
林硯點頭:“好啊。不過得先給蘇叔帶點禮物,上次的老普洱他好像很喜歡,我們再去琉璃廠看看,有沒有新到的好茶。”
兩人並肩走出會展中心,夕陽把他們的影子拉得很長。路邊的樹葉已經開始泛黃,秋風帶著一絲涼意,卻吹不散他們心裡的暖意。林硯看著手裡的訂單合同,又看了看身邊笑容明媚的蘇清媛,突然覺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他們不僅在做一款有價值的產品,更在守護一份共同的夢想,在這座繁華的都市裡,用專業和合規,一步步闖出屬於他們的天地。
“對了,”林硯突然停下腳步,看著蘇清媛,“明天我們召開一次全員大會吧,把拿到訂單的好消息告訴大家,再明確一下接下來的生產和交付計劃。還要給合規部和技術團隊發獎金,他們這段時間也辛苦了。”
蘇清媛笑著點頭:“沒問題!我現在就跟行政部說,讓他們準備會場。林硯,你說,等我們的材料在更多項目上落地,會不會有更多房企來找我們合作?”
“會的。”林硯的眼神很堅定,“隻要我們堅持做好產品,做好合規,就一定能贏得更多人的信任。說不定以後,我們的智能環保材料,能成為這座城市建築的‘新標準’。”
蘇清媛看著他眼裡的光芒,用力點頭。兩人繼續往前走,身影漸漸融入傍晚的人流中,身後的會展中心燈火漸亮,像是在為他們的未來,點亮了更多希望。
喜歡東方聖人京華錄請大家收藏:()東方聖人京華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