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外忽然傳來整齊劃一的腳步聲,鏗鏘有力。
殿門轟然開啟,楚王劉俊一身玄色戎裝,按劍而入,戰靴踏在玉石地麵上發出清脆回響。
他眉宇緊鎖,心中暗忖:
如今天下紛擾,諸侯割據,這股倭寇來勢洶洶,其火炮軍力遠超當世水準,背後必有強大的穿越者操縱。
麵對後世先進的火槍火炮,我軍裝備懸殊,正麵交鋒勝算渺茫。
若貿然全力北伐,中原空虛,那些虎視眈眈的諸侯必定乘虛而入。
屆時前有強敵,後有內亂,首尾不能相顧,實乃取死之道!必須謀劃一個萬全之策......
正當劉俊沉思之際,殿外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
太尉楊彪、司徒王允等重臣匆匆入殿,個個官袍淩亂,連冠帶都未整理齊整。
楊彪氣喘籲籲,王允衣襟斜挎,顯然都是剛從睡夢中被急召而來。
他們看到殿內肅殺的氣氛,不禁麵麵相覷,心知必有重大軍情。
啟稟陛下,
劉俊單膝跪地,聲音在空曠的大殿中回蕩,
倭寇此次來勢非同小可,其戰艦噴煙,火炮射程極遠。臣請眾位大臣即刻商議對策。
皇帝劉協看著跪在殿下的楚王,又望了望殿外漆黑的夜空,小手緊緊抓著龍袍:
準...準奏。
劉俊起身走向懸掛的九州疆域圖,手指重重按在遼東位置:
倭寇裝備之火器遠超想象。若不及時應對,恐釀成大禍。諸位大人,可有妙計破敵?
車騎將軍董承率先出列,聲如洪鐘:
陛下!倭寇猖狂,臣請率北軍五校馳援遼東!我大漢天威,豈容蠻夷踐踏!
他身後的年輕將領紛紛附和:
末將願為先鋒!
誓死扞衛疆土!
劉俊卻搖頭:
倭寇火器之利,非血肉之軀可擋。最新消息,東萊水師全軍覆沒,咱們不可不察啊。
太尉楊彪顫巍巍出列:
老臣以為,不若遣使議和。倭寇所求,無非財帛。可賜以金帛,暫緩兵戈。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諫議大夫韓瑞反駁:
太尉此言差矣!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倭寇又至矣!
老臣們分成兩派,爭論不休。
有人主張堅壁清野,有人建議以夷製夷。
這時,一直沉默的司徒王允緩緩開口:
老臣以為,可詔令各地諸侯共同抗倭。公孫瓚、曹操、孔融等皆擁重兵,正當為國效力。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寂靜。
誰都明白,這道詔書一旦發出,等於承認了各地諸侯的割據地位。
劉俊目光銳利地看向王允:
司徒大人此議,是要將朝廷軍權拱手讓人?
王允不慌不忙:
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若楚王有破敵良策,老臣願聞其詳。
朝堂上頓時分成三派:以董承為首的主戰派,以楊彪為首的主和派,以及王允提出的聯合派。
三方爭執不下,小皇帝被吵得小臉發白。
突然,殿外傳來急報:
八百裡加急!倭寇已攻破樂浪郡,兵鋒直指遼東郡!太守公孫度...殉國了!
這消息猶如驚雷炸響,殿內頓時嘩然。
太尉楊彪手中笏板地落地,年邁的身軀微微搖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