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目光從狂喜的眾人臉上掃過,最後落在周墨身上。
他長長地歎了一口氣,站起身,一句話就讓整個客廳瞬間安靜了下來。
“周先生,各位,朕……遇到了一個難題。”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過來。
李世民的聲音變得無比沉重:“朕的格物院,在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操持下,已經初具規模,教材也已在編纂。但朕發現了一個最根本,也是最致命的問題。”
他頓了頓,環顧眾人,一字一句地說道:“我們沒有老師!”
“老師?”朱元璋愣了一下,“從國子監裡調啊,再不行,讓那些大儒去教。”
“不夠!”李世民斷然搖頭,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絲焦灼,“遠遠不夠!”
他走到眾人中間,伸出手指開始計算:“按照周先生的規劃,要推行全民啟蒙教育,讓所有孩童都能識字、會算術。”
“一個縣,就算它再小,至少也需要十座學堂吧?一座學堂,配備三名老師,一個教語文,一個教算術,一個教體育,這總不算多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大唐,如今有三百五十八州,共一千五百五十七個縣!你們算算,這需要多少老師?”
他不需要彆人回答,自己給出了那個令人窒息的數字。
“至少五萬名!五萬名合格的,懂得拚音、簡體字和阿拉伯數字的老師!這還僅僅是啟蒙教育!”
“朕可以從朝中官員裡選拔,可以去國子監征辟,甚至可以放下身段,去請那些世家大族裡的名士。“
“可這些人,就算有一個算一個,全部加起來,能有幾千人?杯水車薪!”
“更何況!”李世民的語氣愈發激動,“他們自己都還沒弄懂什麼是‘a、o、e’,什麼是加減乘除!讓他們去教,豈不是誤人子弟!”
“如果慢慢來倒是也沒什麼問題,但朕不想慢,你的蒸汽機都快造出了,朕也眼饞啊,太缺人了。”
李世民一邊說還一邊看了朱棣的鋼錠一眼,那眼裡的“也想要”明晃晃的。
嬴政臉上的笑意消失了,劉邦手裡的漢露也不香了,朱棣捧著他的鋼錠,感覺沉甸甸的。
無論是朱棣的蒸汽機,還是劉邦的玻璃瓶,又或是嬴政的煉鋼廠,這一切工業和商業的宏偉藍圖,都需要一個前提。
那就是足夠多的,掌握了新知識的人才。
從最基礎的能看懂圖紙的工人,到能管理工廠的主管,再到能研發新技術的工程師。
而這一切的根基,就是教育。
沒有足夠多的老師,就沒有足夠多的學生。
沒有足夠多的學生,就沒有足夠多的人才。
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
這個全新的、比任何技術難題都更加宏大的係統性工程,如同一座無法逾越的大山,橫亙在所有帝王麵前。
周墨也懵了。
他能從網上下載水泥配方,能找到蒸汽機圖紙,甚至能忽悠來林逸這樣的技術大神。
但他媽的,他去哪裡給李世民變出五萬個老師來?
這玩意兒,百度也下載不了啊!
他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旁邊兩位,甩鍋的意圖非常明顯。
方文中教授扶了扶鼻梁上的老花鏡,沉吟了片刻,開口道:“從曆史上看,任何時代,教育的普及,都受限於兩大核心要素:印刷成本和師資匱乏。前者我們已經解決了,但後者……”
他搖了搖頭,滿臉的無奈。
而另一邊的林逸,卻從這令人絕望的難題中,嗅到了一絲熟悉的味道。
他鏡片後的眼睛亮了起來,用一種工程師的邏輯切入,“五萬個?這聽起來很多,但從係統工程學的角度看,這是一個典型的產能爬坡問題。”
“我們需要的,不是五萬個各不相同的手工藝品,而是一個標準化的、可複製的教師生產線!”
喜歡祖宗們,時代變了請大家收藏:()祖宗們,時代變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