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要向整個舊時代的門閥士族,宣戰!
“那李淵李家呢?“楊堅問出了他一直耿耿於懷的問題。
“這個嘛……”屋裡的幾個教授互相對視了一眼。
“就得看您是什麼樣的需求了。”
“如果您當下隻是想防患於未然,那就采用懷柔政策,明升暗降,將李氏家族與兵權分開,比如給李昞一個極高的榮譽爵位,但讓其擔任虛職,遠離核心權力圈。”
“將李淵召入宮中,授予一個聽起來很榮耀的侍衛官職,但實質是將其作為人質放在眼皮底下看管。”
“李世民嘛。”幾人都頓了一下。
李世民他們也都是見過的,這位天可汗當真是個雄主,是個好君主啊,這手心手背都是肉。
這這這,他們現在真像是在搞背刺。
方文中咳了一聲,“我個人認為貞觀陛下當真是人才,放掉了可惜,或可將公主嫁於李世民,通過政治聯姻,將李家與楊家綁在一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您有心將版圖向外擴擴,李世民是一杆極好的長槍。”
“現在時間還早,若您能將士族門閥的問題壓下來,李家其實也不足為懼,李世民出生長大還早,一切都是未知數。“
楊堅久久不語,出神地拿著筆在紙上畫著無意義地線條,突然他一頓,在紙上點了一個點,“朕知道了。”
沒人知道他到底做下了何種決定。
“除了製度,朕還想問問民生。”
楊堅將目光,投向了那位一直沒說話的農業水利專家。
“朕在未來,看到了兩種神物,玉米和土豆。”
“朕已經帶了種子回去。”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快速地提升糧食產量,讓百姓儘快地從戰亂的饑餓中恢複過來?”
那位老專家一聽到這個,立刻就來了精神,終於到他了。
“陛下,您問到點子上了!”
“除了引進高產作物,想要提高糧食產量,關鍵就在於水利和肥料!”
老專家走到一張巨大的全國水係地圖前。
“我們分析了您那個時代的氣候和地理條件。”
“北方地區,最大的問題是乾旱缺水。”
“而南方地區,則經常麵臨洪澇災害。”
“所以,在北方,要大力興修水庫、灌渠,推廣坎兒井這樣的節水灌溉技術。”
“而在南方,則要加固堤防,疏浚河道。”
“尤其是您看到的那條大運河……”
老專家指著地圖上那條貫通南北的藍色線條。
“楊廣修運河,功在千秋,罪在當代。”
“他的問題,不是不該修,而是修得太急,太不計成本,濫用民力。”
“如果陛下您來規劃,完全可以分階段進行。”
“先修通濟渠和邗溝,連接黃河與淮河、長江,打通南北的漕運,保證糧食和物資的運輸。”
“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十年,甚至二十年,以工代賑,讓百姓在建設中獲得收入,而不是無休止的服役。”
“至於肥料……”老專家又拿出幾張圖表,“傳統的農家肥,效率太低。”
“我們建議,您可以鼓勵百姓養豬,豬糞是最好的有機肥料。”
“同時,在南方推廣種植一種叫做紫雲英的植物,它可以在冬季休耕時種植,翻入土中,可以極大地增加土壤的肥力。”
楊堅聽得入了迷,清查人口、統一貨幣、打壓門閥、推廣科舉、興修水利、改良肥料……
一個清晰的治國路子,在他腦子裡一點點成型。
他看著眼前的這些現代專家,裡頭一次對這個陌生的後世,生出了些佩服。
這幫人看著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可他們腦子裡的東西,足夠改變一個國家的命了。
喜歡祖宗們,時代變了請大家收藏:()祖宗們,時代變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