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寵妃亂政_龍椅上的欲望:情鎖宮闈之殤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章 寵妃亂政(1 / 2)

雖然陳叔寶後宮已納千餘名佳麗,個個容貌出眾,但沒有一人能撼動張麗華的專寵。因為她的美,不僅在皮囊,更在那股勾魂攝魄的靈氣與狡黠。陳叔寶曾對近侍感歎:“朕的麗華,不僅貌若天仙,更有七竅玲瓏心,這世上無人能及。”

這話並非虛言。張麗華雖出身寒微,卻有著過目不忘的記憶力與遠超常人的辯才。起初,她隻執掌後宮瑣事,將六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實則是順她者昌,逆她者亡。可隨著陳叔寶愈發沉溺酒色,連早朝都懶得去,百官的奏折,都得靠宦官蔡脫兒、李喜度送到後宮。於是張麗華的手,漸漸伸向了朝堂。

這日清晨,蔡脫兒和李喜度捧著厚厚的奏折,戰戰兢兢地跪在臨春閣的殿外。殿內傳來絲竹之聲和男女的調笑聲,兩人不敢抬頭,隻能低聲喊道:“陛下,臣等奉百官之命,送來今日的奏折。”

過了許久,殿門才緩緩打開。陳叔寶穿著寬鬆的錦袍,懷裡抱著張麗華,醉眼朦朧地走了出來。他瞥了眼奏折,不耐煩地揮揮手:“念。”

蔡脫兒連忙展開奏折,磕磕絆絆地念了起來:“揚州……揚州奏報,近日暴雨,江水泛濫,淹沒了不少良田,百姓流離失所,懇請陛下開倉放糧……”

剛念到一半,他突然忘了下文,急得額頭冒汗。李喜度連忙補腔:“還有……還有吏部奏報,舉薦了幾位官員,請求陛下……請求陛下恩準任用……”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顛三倒四。陳叔寶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正要發怒,懷中的張麗華卻輕輕拍了拍他的手背,柔聲道:“陛下息怒,他們笨嘴拙舌的,哪能說清楚奏折的意思。不如臣妾說給您聽?”

陳叔寶的怒氣頓時消了大半,他點點頭:“好,你說。”

張麗華從陳叔寶的膝上坐直身子,不看奏折,卻一字不差地將揚州水災的奏折內容複述了出來。她不僅記得受災的州縣名稱,連具體的受災人數、需要的糧食數量都分毫不差。

隨後,她又條理清晰地分析道:“揚州水災一事,不可拖延。臣妾以為,應立刻下旨,命揚州刺史開倉放糧,同時派禦史前往督查。那些地方官素來貪婪,若是無人監督,糧食恐怕會被他們中飽私囊,百姓還是得不到實惠。”

接著,她又說起吏部舉薦官員的奏折:“吏部舉薦的那幾人,臣妾聽說都是出身寒微。並非臣妾看不起寒門子弟,隻是朝中大臣多是世家出身,若是驟然提拔他們,恐怕會引起不滿。不如先授個閒職,讓他們在崗位上曆練幾年,若是真有才乾,再提拔也不遲。”

陳叔寶聽得連連點頭,他摟著張麗華的腰,笑道:“還是麗華想得周全!朕就說,你比那些隻會讀死書的大臣強多了。就按你說的辦!”

自那以後,“貴妃代批奏折”成了南陳宮中風雷不動的規矩。每天清晨,蔡脫兒、李喜度都會先把奏折念給張麗華聽,她在結綺閣的暖閣裡擬定好處置方案,待到夜裡陳叔寶寵幸時,再用軟語細說。陳叔寶對她的話深信不疑,有時甚至連奏折都不看,隻聽張麗華幾句話便點頭應允。

朝堂上的大臣們漸漸發現,皇帝的旨意越來越“合貴妃心意”:提拔的官員多是與張麗華有牽扯的,懲處的人往往是曾反對過她的。可沒人敢說什麼,畢竟旨意上蓋的是皇帝的玉璽,誰又敢質疑“天子聖裁”?

張麗華心裡清楚,要在後宮站穩腳跟,光靠皇帝的寵愛遠遠不夠。那些看似地位低微的太監宮女,才是宮牆裡最關鍵的人。他們能聽到皇帝的私房話,能看到妃嬪的小動作,甚至能提前知曉朝堂的風向。

結綺閣的偏殿裡,每天都有太監宮女來來往往。隻要是來辦事的,張麗華從不空手打發。小太監替她傳一次話,能得到一兩銀子的賞錢;宮女幫她梳一次頭,就能領到一支金步搖。若是遇到手腳麻利、嘴又嚴的,她還會賞些成色極好的綢緞、首飾,甚至提拔他們去伺候皇帝的起居。

有個叫小祿子的小太監,原本隻是負責打掃結綺閣的庭院。一次,他看到龔貴嬪的宮女偷偷往張麗華的茶裡加東西,立刻悄悄稟報了張麗華。張麗華不動聲色地換了茶水,事後不僅賞了小祿子五十兩銀子,還把他調到了陳叔寶身邊當差。

“你跟著陛下,要多留心陛下的喜好。”張麗華私下叮囑小祿子:“陛下若是念叨想吃什麼、想玩什麼,或是對哪個大臣不滿,都要第一時間告訴本宮。”

小祿子得了好處,又有機會接近皇帝,自然對張麗華忠心耿耿。此後,陳叔寶的一舉一動,幾乎都在張麗華的掌握之中。

當然,張麗華的手段不止“籠絡”,還有“威懾”。

有個負責浣衣的宮女,私下裡跟人抱怨“張貴妃太過霸道,把陛下迷得暈頭轉向”,這話很快就傳到了張麗華耳朵裡。三日後,那個宮女就被安了個“偷竊宮物”的罪名,杖責五十後發配到了偏遠的皇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消息傳開,宮人們再也不敢私下議論張麗華。哪怕是在自己的住處,也隻敢說些“貴妃賢德”“貴妃仁慈”的話。久而久之,宮裡到處都是誇讚張麗華的聲音,連陳叔寶都時常聽到:“陛下,張貴妃真是心善,昨日還賞了我家小孫子一件棉襖呢!”“陛下,張貴妃把六宮打理得井井有條,我們做下人的都省心多了!”

聽得多了,陳叔寶對張麗華愈發信任,甚至覺得她不僅是自己的愛妃,還是個能“母儀天下”的賢後。有一次,沈皇後勸他“少寵信貴妃,多關心朝政”,他還不高興地反駁:“麗華賢良淑德,宮裡上上下下都誇她,你怎麼能這麼說她?”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麗華在後宮的權力越來越大。原本屬於皇後的“六宮之權”,早已被她牢牢握在手中。

妃嬪們的份例、賞賜,全由張麗華說了算。跟她關係好的,每月能領到雙倍的胭脂水粉;若是得罪過她的,連最基本的綢緞都領不到。有個姓王的美人,隻因在宴會上搶了張麗華的風頭,第二月的份例就全變成了粗布衣服、糙米糧食,不到半年就被折磨得形容憔悴。

後宮的人事調動,更是張麗華一句話的事。她想提拔哪個宮女當掌事嬤嬤,哪怕資曆再淺,也能立刻上任;她想把哪個太監調去苦差事,哪怕對方曾立過功,也沒人敢求情。

有一回,孔貴嬪想把自己的侄女調入東宮當差,特意備了厚禮去求張麗華。張麗華表麵上笑著答應,暗地裡卻讓人把孔貴嬪的侄女派去了浣衣局。孔貴嬪氣得直咬牙,卻不敢跟張麗華翻臉,她知道,隻要張麗華在皇帝麵前說一句壞話,自己的貴嬪之位都可能保不住。

就連皇後沈婺華,也不得不讓張麗華三分。

沈皇後的宮殿裡,宮女的數量越來越少,份例也時常被克扣。有宮女忍不住向沈皇後抱怨,沈皇後卻隻是淡淡一笑:“罷了,隻要不缺衣少食,便不用計較這些。”她心裡清楚,跟張麗華爭這些,隻會讓皇帝更加厭煩自己,倒不如安安靜靜地讀經念佛。

漸漸地,後宮裡形成了一種奇怪的景象:皇後的宮殿冷冷清清,而張貴妃的結綺閣卻門庭若市。妃嬪們有事沒事就往結綺閣跑,要麼送些奇珍異寶,要麼陪張麗華聊天解悶,隻為能在她麵前留個好印象。

而張麗華,就像後宮裡的“地下天子”。她坐在結綺閣的主位上,接受著妃嬪們的奉承,掌控著宮人的命運,甚至能間接影響朝堂的決策。她看著眼前的一切,嘴角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自己從一個織席人家的女兒,一步步爬到如今的位置,靠的可不是運氣。

張麗華在後宮站穩腳跟後,很快便將目光投向了朝堂。她知道,僅憑自己一個人,很難長久地掌控權力。她需要盟友,需要在朝堂上有自己的爪牙。而朝堂之上,也有人將目光投向後宮。

都官尚書孔範是個典型的阿諛奉承之徒,他深知張麗華在陳叔寶心中的地位。為了攀附權貴,他借著與孔貴嬪結為兄妹的由頭,頻繁出入後宮。但每次入宮,他都會帶上奇珍異寶,去孝敬張麗華。

有一回,孔範聽說張麗華喜歡珍珠,便花重金從西域買了一顆鴿子蛋大小的珍珠,送到了結綺閣。張麗華見了,果然十分歡喜。孔範趁機說道:“貴妃娘娘天生麗質,這顆珍珠隻有您才配得上。隻是如今朝中有些人,總是對娘娘說三道四,說您乾預朝政,臣妾實在為您不平。”

張麗華聽出了他的弦外之音,她笑著說:“孔大人有心了。那些閒言碎語,不過是些無知之人的胡言亂語,本宮懶得理會。倒是大人您,在朝堂上可要多幫本宮留意些,若是有人再敢造謠,還請大人為本宮說句公道話。”

這話一出,孔範便聽出了弦外之音。他連忙躬身:“娘娘放心!臣定當為娘娘分憂,誰敢對娘娘不敬,臣第一個不饒他!”

從那以後,張麗華和孔範便成了“盟友”。

孔範之外,張麗華心中還有另一枚重要的棋子——中書舍人施文慶。

施文慶與孔範不同,他精於算計,尤其擅長理財。當時陳叔寶大興土木建造三閣,國庫早已空虛,施文慶卻總能想出各種法子“創收”,深得陳叔寶的信任。

張麗華知道,要收服施文慶,得用實實在在的“利益”。

這日,施文慶正為了國庫空虛的事愁眉苦臉,陳叔寶又要修建新的宮殿,可府庫裡的銀子已經所剩無幾,若是拿不出錢,恐怕會惹皇帝發怒。


最新小说: 我的手術刀,斬斷基因鎖 讓你修五菱宏光,你改裝航母? 歸鄉崛起:我在青山村當首富 重生囤幣,比特幣首富之路 大醫淩然:開局神醫係統激活 要成為最強戰士的我覺醒了召喚師 內娛教母重生九零,港商大佬超旺她 重生2002從收小龍蝦開始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 重生在1995,地球儀變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