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雨季似乎沒有儘頭,沈銳站在蘇格蘭場辦公室的窗前,看著雨水在玻璃上劃出蜿蜒的痕跡。連續偵破數起大案,讓他在警界內部聲名鵲起,但也帶來了無形的壓力——下一個案子會是什麼?
敲門聲打斷了他的思緒。索菲帶著一位訪客走了進來。來者是一位四十歲左右、衣著考究、神色焦慮的華裔男性。他自稱陳卓,是倫敦華埠一家知名中餐館“龍軒閣”的老板。
“沈顧問,求您幫幫忙!”陳卓的語氣帶著絕望,“我的女兒,陳琳,她……她失蹤了!”
沈銳示意他坐下慢慢說。陳卓平複了一下情緒,講述起來。陳琳今年二十二歲,在倫敦大學學院uc)攻讀藝術史,平時乖巧懂事,除了學校就是在餐館幫忙。三天前,她說要去大英博物館看一個特展,之後便音訊全無。手機關機,朋友同學都不知道她的去向。他們已向當地警局報案,但至今毫無進展。
“琳琳不會這樣的,她一定出事了!”陳卓的聲音帶著哽咽,“我聽說您……您是從國內來的神探,求您一定要找到她!”
沈銳眉頭微蹙。留學生失蹤案並不罕見,但陳卓的焦慮似乎超出了普通失蹤案的範疇。“陳先生,您是否有什麼線索,或者覺得琳琳最近有什麼異常?”
陳卓猶豫了一下,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條:“這是在琳琳房間垃圾桶裡找到的,夾在她的素描本裡。”紙條上是用打印機打出的幾個字:“交出‘青鳥’,否則後果自負。”
“青鳥?”沈銳看向陳卓。
陳卓一臉茫然:“我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我問過店裡的人,都沒聽說過。琳琳也從未跟我們提過。”
一個神秘的威脅,一個不知所蹤的“青鳥”,讓這起失蹤案瞬間蒙上了不尋常的色彩。沈銳接下了這個案子。
調查從陳琳的社會關係開始。她在uc的同學和老師都表示陳琳性格文靜,專注於學業,沒什麼複雜的社會交往。她的室友提到,陳琳最近幾個月似乎對一個關於“絲綢之路”上的中亞藝術品特彆感興趣,經常泡在圖書館和大英博物館,還提到過想畢業後去中亞地區做研究。
大英博物館的訪問記錄顯示,陳琳失蹤當天確實進入了博物館,監控拍到她最後出現在中亞與伊斯蘭藝術展廳。她在幾個展示粟特文明銀器和壁畫的展櫃前停留了很長時間。
“粟特文明……”沈銳沉吟道。這個古老的商路民族以其精美的金屬工藝和作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而聞名。“青鳥”是否與粟特藝術有關?
沈銳和索菲再次來到大英博物館,在中亞展廳仔細查看。在一個展示粟特金銀器的展櫃角落,沈銳發現了一個極其細微的、用某種尖銳物刻下的符號——那是一個簡化的鳥形圖案!
“這可能是琳琳留下的線索!”索菲激動地說。
博物館的安保負責人調取了更詳細的監控,發現陳琳在失蹤前,曾與一個戴著鴨舌帽、看不清麵容的高大男子有過短暫接觸,兩人似乎低聲交談了幾句。隨後陳琳顯得有些緊張,匆匆離開了展廳,那名男子也很快消失在人流中。
“青鳥”、粟特藝術、神秘男子……線索開始交彙。沈銳讓索菲通過國際刑警渠道,查詢近期是否有與中亞藝術品,特彆是粟特文物相關的盜竊或走私案件。
反饋很快回來:數月前,阿富汗國家博物館一批在戰亂中遺失的珍貴粟特文物,包括一件被稱為“青鳥紋銀壺”的國寶級器物,據信已被走私出境,可能流入歐洲黑市。國際刑警已發布紫色通告。
“青鳥”很可能就是指這件失竊的“青鳥紋銀壺”!陳琳的失蹤,極有可能與她無意中接觸到了這批走私文物的信息或相關人員有關。
調查方向立刻轉向倫敦的地下藝術品黑市和相關的暗網交易平台。蘇格蘭場藝術與古董犯罪小組提供了支持。他們監控到,在一個加密的暗網論壇上,近期確實有關於一批“來自東方的精品銀器”的模糊詢價信息,但交易尚未公開進行。
技術部門嘗試追蹤發帖者的ip,但對方使用了複雜的匿名技術,隻能大致確定其在倫敦市內。
沈銳判斷,綁架者綁架陳琳,是為了通過陳家來獲取“青鳥”,或者逼迫他們成為銷贓的渠道?但陳卓對此一無所知。
“還有一種可能,”沈銳分析,“綁架者認為陳琳本人知道‘青鳥’的下落,或者她掌握了關鍵信息。”
他們重新梳理陳琳的物品。在她的筆記本電腦中,技術專家恢複了一個被刪除的加密文件夾,裡麵是大量關於粟特藝術的研究筆記和圖片,其中多次提到一個私人收藏家——亞曆山大·佩特羅夫。此人是倫敦知名的富豪,以其龐大的中亞藝術品收藏而聞名,但風評兩極,有傳言稱其部分藏品來源可疑。
佩特羅夫擁有一家私人博物館,近期正準備舉辦一個大型中亞藝術特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沈銳和索菲以調查失蹤案為名,拜訪了亞曆山大·佩特羅夫。他的私人博物館位於肯辛頓一棟豪華聯排彆墅內,內部裝飾極儘奢華,陳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古董。
佩特羅夫本人是一位風度翩翩、談吐優雅的中年紳士,對警方的到訪表現得十分配合。他承認認識陳琳,稱這個“很有天賦的亞洲女孩”曾來請教過一些學術問題,他對她的失蹤表示遺憾和同情。問及“青鳥紋銀壺”,他則表示聽說過這件器物的鼎鼎大名,但從未見過實物,否認與其有任何關聯。
然而,在交談中,沈銳敏銳地注意到,當提及“青鳥”和阿富汗走私文物時,佩特羅夫的眼神有一絲難以察覺的閃爍,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指也微微收緊。
離開博物館後,沈銳下令對佩特羅夫進行秘密調查和監控,並申請了對博物館的隱蔽搜查令,重點尋找可能存在的暗室或秘密倉庫。
監控發現,佩特羅夫在與警方會麵後,立刻用加密電話與人聯係,語氣急促。同時,技術偵查顯示,博物館地下有異常的空間結構反應。
在獲得法律許可後,突擊行動在深夜展開。警方在博物館地下室一幅巨大的掛毯後,找到了一個隱蔽的電子門。突破進去後,裡麵是一個恒溫恒濕的密室,牆上掛著那批失蹤的阿富汗粟特文物,正中央的展台上,擺放著的正是那件熠熠生輝的“青鳥紋銀壺”!
而在密室角落的一個小房間裡,他們找到了被軟禁在此、略顯憔悴但並無大礙的陳琳。她證實,她因學術研究接觸到了這批文物的線索,並懷疑佩特羅夫,在試圖進一步調查時被佩特羅夫的人發現並綁架,以此要挾她保持沉默,並企圖利用她華裔的身份和家庭背景作為未來洗白或轉移文物的掩護。
亞曆山大·佩特羅夫被捕,國寶“青鳥”被追回,陳琳安全回到家人身邊。案件再次轟動倫敦,被譽為蘇格蘭場與國際刑警合作的又一典範。
陳卓帶著女兒親自到蘇格蘭場向沈銳道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肖爵士對沈銳說:“沈顧問,你的任期即將結束。倫敦警方感謝你帶來的全新視角和卓越貢獻。你讓我們看到,罪惡無分國界,正義亦然。”
沈銳的借調期即將結束。他站在蘇格蘭場的門口,看著倫敦街頭的車水馬龍。從鐵路到海洋,從東京到倫敦,他跨越了地域與文化的界限,與形形色色的罪惡交鋒。
他知道,返回華夏後,或許將有新的崗位和挑戰等待著他。但無論身在何處,守護正義、揭開真相的初心不會改變。
飛機的引擎在希斯羅機場轟鳴,沈銳踏上歸途。一段旅程的結束,意味著另一段旅程的開始。他的故事,還遠未到寫下終章的時刻。
喜歡西湖謎案請大家收藏:()西湖謎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