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的回響在隧道內擴散,如同某種倒計時的開端。
蘇羽的掌心傳來刺痛。碎片表麵的幾何圖案正在瓦解,那些曾經穩定的線條扭曲變形,仿佛被無形的力量拉扯。這不是偽裝失效那麼簡單——是某種更根本的東西正在被侵蝕。
他閉上眼睛,感受著信息流的衝擊。那些原本被碎片過濾的外部信號,此刻如同破碎的玻璃碎片,直接刺入他的意識。城市監控網絡的嘈雜低語、無人機群的加密通訊、甚至遠處思維掃描儀的嗡鳴,全都毫無遮攔地湧來。
碎片在顫抖。它傳遞的不再是數據,而是一種近乎生物本能的恐懼。那些精心構建的偽裝層正在一層層剝落,就像皮膚被強行撕開。
蘇羽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他需要一種全新的方法,不是隱藏,不是偽裝,而是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信息特征。
gss1理論在他腦海中浮現。那些非歐幾何的模型,那些違背直覺的空間結構。如果能夠將意識信息流通過這樣的幾何結構進行扭曲...
他讓碎片停止抵抗。這個決定讓碎片傳遞來強烈的警告,但他沒有理會。相反,他開始在意識中構建一個克萊因瓶的模型——那個沒有內外之分的拓撲結構。
最初的反應是劇烈的排斥。人類意識天生遵循歐幾裡得幾何的邏輯,空間是線性的,因果是連續的。而現在,他試圖將自己的思維強行塞進一個不可能存在的形狀中。
疼痛如同電流般竄過他的神經。這不是物理上的痛楚,而是認知層麵的撕裂感。他的記憶、情緒、思維模式,所有這些構成“蘇羽”這個個體的信息,都在被強行扭曲。
隧道外的寂靜被打破了。某種低頻的震動開始滲透進來,像是巨大的機械正在靠近。碎片傳遞來緊急的影像片段:三架黑色無人機正在隧道入口處降落,它們的掃描器發出不祥的紅光。
太遲了。常規的撤離路線已經被封鎖。
蘇羽咬緊牙關,加速了思維重構的過程。他不再試圖隱藏自己的思維特征,而是將其打散,然後通過非歐幾何的變換重新組合。就像將一幅畫作撕碎,然後按照完全不同的幾何規則重新拚貼。
這個過程帶來一種奇異的疏離感。他感覺自己既在這裡,又不在這裡。他的思維同時在多個維度上展開,卻又在某一個奇點上交彙。
無人機的掃描波再次掃過隧道。這一次,蘇羽沒有抵抗。他讓那些探測波直接穿透他的意識,但經過幾何扭曲的信息流已經變成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掃描波在他的位置產生了奇特的折射。就像光線通過棱鏡時發生的色散,蘇羽的思維特征被分解成了無數個互不相關的碎片。對掃描係統而言,這裡不再有一個完整的人類意識,隻有一堆隨機噪聲和幾何異常。
第一架無人機懸停在他麵前不到十米的地方。它的掃描器發出困惑的閃爍,反複調整著探測模式。蘇羽能感覺到那些算法在努力尋找一個不存在的目標。
他屏住呼吸,維持著那個不可能的幾何結構。這需要極大的精神集中力,就像同時下三盤不同的棋,而且每一盤都使用完全不同的規則。
碎片突然傳遞來一個新的發現。那些無人機並不是在隨機搜索——它們正在構建這個區域的思維地圖,每一個細微的思維波動都會被記錄、分析,然後與數據庫中的模式進行比對。
傳統的偽裝在這種情況下毫無意義。你越是試圖隱藏,就越會在這個思維地圖上留下異常的空洞。就像雪地上的足跡,即使你試圖掩蓋,那個空缺本身就會暴露你的存在。
但蘇羽的方法不同。他不在思維地圖上留下任何足跡,也不留下任何空缺。他讓自己變成了地圖本身的一部分——不是隱藏在其中,而是成為了背景噪聲的自然延伸。
第二架無人機加入了搜索。它們開始使用一種新的掃描模式,這種模式能夠探測思維活動的時序特征。即使你能隱藏思維的內容,也很難隱藏思維的節奏——那種獨特的人類思考模式。
蘇羽感覺到了壓力。維持幾何扭曲已經極其困難,現在還需要動態調整自己的思維節奏,使其與周圍環境噪聲保持同步。
他做出了一個冒險的決定。與其被動地適應掃描,不如主動乾擾整個思維地圖。
通過碎片,他開始向周圍環境注入經過精心設計的幾何噪聲。這些不是隨機的乾擾,而是具有特定拓撲結構的信號。就像在平靜的水麵投入一顆石子,漣漪會以特定的模式擴散。
無人機群的掃描出現了混亂。它們接收到的思維地圖開始扭曲、變形,就像看著一麵破碎的鏡子。蘇羽的幾何噪聲不僅掩蓋了他自己的存在,還在整個區域內製造了認知層麵的海市蜃樓。
第三架無人機突然調轉方向,朝著完全空無一物的隧道牆壁開火。能量光束在混凝土上留下焦黑的痕跡。它的係統顯然誤判了某個幾何幻影為真實威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成功了。但蘇羽知道這隻是暫時的。更高級彆的反製措施很快就會出現。
果然,所有的無人機突然停止了動作。它們懸停在半空中,掃描器同時熄滅。一種新型的信號開始滲透進隧道——這種信號不再試圖識彆思維特征,而是在尋找幾何異常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