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商道立言_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3章 商道立言(1 / 2)

鄭森捧著《均田策》。

策論裡“凡無地者,授田百畝,歲繳三成”的字句旁,是顧炎武熬了無數寒夜的斟酌痕跡。

他忽然懂了。

這位被稱作“孤僻”的思想家,從不是刻意清高。

那些在秦淮河畔吟詩作對的東林黨人,連農戶賣兒鬻女繳“遼餉”都視而不見。

怎會懂他守靈時聽著巷口餓殍哭嚎的錐心之痛?

“學生在泉州見過占城稻。”

鄭森的聲音打破沉寂。

“三月下種,七月收獲,一畝能多打兩石糧。”

“陳家的船下月去暹羅,可順帶運稻種來。”

他指尖叩在《均田策》“糧種匱乏”四字上。

“農具方麵,寧波鐵坊能用日本硫磺換的生鐵,打五十張新式犁。”

顧炎武猛地抬頭。

燭火在他眼底燃亮一簇光,眼睫被火苗燎得輕顫。

他想起去年在山東組鄉勇時,農戶用的還是兩百年前的直轅犁。

三個壯丁拉一張,一天耕不了半畝地。

可他更清楚,這些都要銀錢鋪路。

昆山顧家經崇禎兵災,早已隻剩空殼。

連給佃戶發春耕種子,都要去米鋪賒賬。

“鄭公子可知,一張曲轅犁要三錢銀子?”

顧炎武的聲音帶著自嘲的沙啞。

“顧家現在,連這點錢都拿不出。”

“用布換。”

鄭森答得乾脆,將手繪海圖推到他麵前。

“陳家新出的三梭布,在馬尼拉每匹能換五斤硫磺。”

“硫磺運到寧波鐵坊,能換二十斤生鐵。”

他指尖在“鬆江—寧波—泉州”航線畫了個圈。

“像串珠子,把布、硫磺、鐵、糧種串成鏈,環環相扣,就不用隻盯著銀子。”

陳子龍在旁端著茶盞。

杯沿磕在案幾上,發出輕響,茶湯晃出細碎的漣漪。

他忽然想起上月蘇州府衙。

知府拿著馬士英手諭逼士紳“樂捐”軍餉。

那些喊著“仁義道德”的官員,連“物物交換”的樸素道理都不懂。

隻會拿枷鎖逼百姓拿出最後一粒口糧。

“你是說……”

顧炎武的手指懸在海圖“呂宋”二字上,指節泛白。

他幼年聽祖父說過,鄭和下西洋曾用瓷器換暹羅象牙。

可自隆慶開關後,海貿就成了“奸商逐利”的代名詞。

《明史·食貨誌》甚至寫“市舶者,亂國之淵藪也”。

“不是逐利,是活命。”

鄭森的目光掃過案頭翻開的《論語》。

“孔夫子說‘足食足兵’。”

“若連織布換糧都算‘俗務’,餓著肚子的百姓,怎懂‘仁義禮智’?”

他想起穿越前看的《顧炎武年譜》。

這位思想家晚年在陝西華陰講學,說“秦人慕經學,重處士,持清議,實他邦所少”。

可此刻的江南,經學成了黨爭的武器。

清議成了空談的遮羞布。

顧炎武沉默著,指尖在“商道”二字上反複摩挲。


最新小说: 牧羊人:活著再見 鐵血抗戰:我在抗聯殺瘋了 陛下,為何要造反? 天下最好的青梅竹馬 在修仙界苟命的我竟被魔尊盯上了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