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都察院大堂召開議事會。鄭森剛坐下。
陳明遇就出列上奏:“公子,如今江南安定,軍威大振,鄭將軍又破多鐸、濟爾哈朗、劉良佐,正是中興之時。臣等懇請公子進位稱王,以安民心!”
話音剛落,甘輝立刻出列附和:“末將附議!將士們說,跟著鄭將軍有飯吃、有餉拿,比跟著朱家皇帝強百倍!”
鄭森眉頭微蹙。
“陳將軍此言差矣。我等舉義,是為恢複漢家河山,而非個人名利。”他看向錢謙益,“錢大人以為呢?”
錢謙益出列時,手裡拿著經世學堂學生的聯名書。
“公子可知,學生們說‘朱明的龍旗護不住我們的書齋,鄭氏的船旗卻能讓商船安全出洋’。”
“此事容後再議。”鄭森起身離席。
他沒看到顧炎武悄悄給眾人使了個眼色。那是約定好的信號,若鄭森推辭,就請鄉代表出麵。
三日後,聚寶門廣場聚集了數千百姓。
為首的是個白發老農,手裡舉著新得的田契。這是鄭森將查抄勳貴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的憑證,上麵蓋著“鄭氏商號田業處”的紅印。
“鄭將軍若不稱王,誰來保我們的地?”老農聲嘶力竭地呼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呼喊引發一片響應。
“鄭將軍稱王,咱們的紡車才能轉得更穩!”周圍的織戶們轟然叫好。
鄭森站在城樓上,看著廣場上湧動的人潮。
陳永華遞來一份賬冊:“公子,這是本月商號的收支。”
賬冊上寫著:棉布外銷盈利三萬兩,鐵坊造銃五百杆,糧鋪平價售糧虧空五千兩。但百姓用碎銀購買,流通量比上月增加四成。
這意味著江南的經濟正在複蘇。而這複蘇的根基,是百姓對鄭氏治理的信任。
亂世裡,百姓不怕誰當王,隻怕換湯不換藥的盤剝。
當晚,第二次勸進在鄭府舉行。
顧炎武呈上一份《建國方略》。裡麵詳細規劃了如何用商號體係支撐新政權:以票號代替國庫,以商律補充國法,以經世學堂培養實用人才。
“這不是稱帝!”顧炎武強調,“是建立一個能讓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布的新秩序。”
鄭森看著方略上“工商為本”四個字,指尖微微顫抖。
這正是他一直想做的——用商業的邏輯對抗亂世的無序,用合作的精神取代舊製度的傾軋。
但他還是搖了搖頭:“再等等,江北未定,還不是時候。”
直到第七日,施琅的捷報再次傳來。
清軍試圖渡江南下,被鄭氏水師擊退。繳獲的糧草足夠南京城支用半年。
消息傳來時,陳子龍帶著江南士紳代表跪在鄭府門前。每人手裡都捧著一件信物:蘇州織戶的雲錦,鬆江鹽商的海鹽,杭州茶農的新茶。
“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陳子龍高聲道。
“公子若再推辭,便是寒了江南百姓的心!”
鄭森站在門內。他看著那些象征著江南經濟命脈的商品,想起運河上漂過的浮屍,想起聚寶門內餓死的饑民。
他緩緩開口,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堅定:“諸位既以江南民生相托,鄭森不敢再辭。”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