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著算盤上的珠子,心裡想:“等我學好算學,就去軍工廠造炮。”
“為大夏打仗,讓爹娘過好日子!”
鄭森站在課堂外。
聽著裡麵的算盤聲、讀書聲。
心裡忽然暖起來。
他在打破士族對教育、官場的壟斷。
為大夏培養新人才。
這些出身工農商的子弟,懂生產、懂生活。
知道百姓要啥、國家缺啥。
他們才是大夏未來的希望。
放學時,陳阿福和其他學生一起,背著書包往家走。
他們臉上帶著笑。
嘴裡哼著先生教的“算學歌”。
清脆的聲音傳遍整條街。
鄭森看著他們的背影,心裡清楚:改革的路還長。
但有這些孩子在,大夏的未來,定會越來越好。
第212章拆省府弱士族收桂梧定南疆
大夏公元1650年春,南京的改革正熱熱鬨鬨。
縣學、府學的讀書聲飄滿街巷。
新戶籍製度的告示貼滿城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商部的官員忙著定工商業規則。
軍工廠的火炮、槍支不斷運向軍營。
這時,南疆的捷報傳來。
像顆石子砸進平靜的湖麵。
讓整個朝堂都振奮起來。
第一封捷報來自永州的張煌言。
這位跟著鄭森打了多年仗的將領,在信裡寫。
金聲桓、盧鼎帶著焦漣、胡一清部,二月十六攻破桂林城。
南明兵部尚書瞿式耜死守府衙,不投降,自縊殉國。
何騰蛟帶著三千多殘兵,護送永曆帝逃往廣西安隆。
沿途收了些南明散兵,現在有五千人左右。
安隆城小糧少,隻存了五千石糧,難守多久。
鄭森坐在養心殿的禦案前,手裡捏著捷報。
沉默了好久。
瞿式耜這個人,他早有耳聞。
南明將領裡,瞿式耜是少有的“忠臣”。
在桂林任職時,輕徭薄賦、安撫百姓。
還組織義軍抵清軍、大夏軍。
雖跟大夏是敵人,卻守著“守土護民”的初心。
鄭森想起前幾天收到的密報。
瞿式耜為了不讓百姓遭戰亂苦。
多次攔著何騰蛟“搶百姓當軍糧”。
甚至拿出自己的俸祿救濟災民。
“馮大人,”鄭森對內閣首輔馮厚敦說。
“傳旨,用‘大明忠臣’的禮節葬瞿式耜。”
“追贈他為‘大夏光祿大夫’,派禮部尚書張肯堂去桂林致祭。”
“在桂林府衙旁設‘瞿公祠’,供百姓瞻仰。”
“讓百姓知道,忠臣不管是哪方的,都該敬重。”
“另外,瞿式耜的家人,願意歸降大夏的,一律免罪,官府養著。”
“願意返鄉的,給盤纏,不許刁難。”
馮厚敦躬身應下,語氣裡帶著敬佩:“陛下仁厚。”
“這麼處置,既顯大夏的‘大國氣度’。”
“也能讓南明的忠臣良將知道陛下惜才。”
“以後南明將領歸降,定會更忠心。”
話音剛落,第二封捷報就送到了。
來自梧州的董颺先。
“林察二月二十拿下梧州。”
“南寧總兵陳邦傅派使者來降。”
“願意帶八千多人歸降大夏,還獻了南寧布防圖、糧庫清單。”
“陳邦傅說,永曆帝在安隆隻帶了三千多老弱殘兵。”
“安隆城沒城牆,好攻破。”
“要是大夏出兵,能一舉擒了永曆帝,徹底平南疆。”
喜歡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請大家收藏:()重塑南明:鄭森的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