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歸附後,朝廷的事務突然多了起來,尤其是工部。
既要修長城的破損段,防止蒙古部落南下。
又要在河南、山東興修水利,解決去年水災留下的隱患。
還要給經世學堂打造蒸汽機的模型,宋應星幾次來催,躬身道:“啟稟陛下,蒸汽機銅片打磨尚欠光滑,恐致蒸汽泄漏,還請工部加快進度。”
工部尚書陳鼎每天都忙到深夜,禦書房的燈常常亮到子時,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隻靠幾塊糕點墊肚子。
他是鄭氏舊部,早年是福建的工匠出身,跟著鄭森抗清時,就負責修戰船、造火炮,最懂實務,也最肯吃苦。
鄭森在朝會上,看著下麵站著的大臣,聲音洪亮地說。
他特意把陳鼎的功績一條一條說出來,好讓眾人清楚提拔的緣由。
“工部尚書陳鼎辦事乾練,熟稔工程實務。去年江南修漕運閘口,有豪強恃勢占河道建私人水壩,鼎卿頂住壓力拆壩,保漕運暢通,使江南糧船得順利抵南京。”
“經世學堂造蒸汽機,亦是鼎卿親赴鐵匠鋪督工,緊盯銅片打磨,方解蒸汽泄漏之困。”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殿內的大臣。
“朕決意提拔陳鼎為內閣輔臣,仍兼工部尚書,協助朕處理工程、民生諸事。”
陳鼎站在大臣隊列裡,聽到這話,連忙出列躬身謝恩,沉聲道:“臣陳鼎謝陛下隆恩,必儘心履職,不負陛下所托!”
臉上沒什麼多餘的表情,隻有眼底藏著一絲激動。
他知道,朝中幾個五部禮、戶、工、吏、邢)下屬的世家出身官員,私下裡曾議他“出身寒微,不過工匠,恐難擔內閣之責”,但內閣與六部尚書皆明他的才乾,從無異議。
如今陛下親自提拔,不僅是對他的認可,更是對實乾官員的肯定,讓他覺得這些年的苦沒白吃。
下麵的大臣們紛紛附和,戶部尚書洪旭躬身道:“陛下識人善任,陳大人功績卓著,此提拔實至名歸!”
隻有幾個年輕官員,神色帶著不解,雖有疑慮卻未敢直言。
他們雖覺工匠出身入內閣“不合舊例”,但深知陳鼎功績與陛下心意,不敢多言。
陳鼎的功績擺在那裡,去年河南旱災,他帶人修了三條引水渠,救了十幾個縣的百姓,百姓都稱他“陳青天”。
即便有下屬官員存疑,也絕不會公然反對,畢竟內閣與五部主官皆支持陛下決策。
鄭森看著殿內的大臣,心裡滿是欣慰。
他想起剛登基時,朝堂上還有些明朝舊臣的下屬官吏抱守舊念,如今隨著實乾派官員崛起,這樣的人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陳鼎、徐元文為、傅山這樣能做事的人。
他知道,要讓大夏安穩下來,靠的不是虛名世家,不是隻會背經書的書呆子,而是這些能為百姓修水利、算賦稅、守邊疆的官員。
天啟殿內的朝會剛開半柱香,殿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一個穿暗黃色宮服的太監,懷裡緊緊抱著份用明黃綾緞裹著的奏折,連帽簷歪了都顧不上扶,踩著青磚地快步進來,跪地稟道:
“奴才啟稟陛下!太上皇在安南大捷!三日前已攻克阮朝都城升龍府,生擒阮福瀕!奏折內還附阮朝宗室降表,求陛下示下,如何處置安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