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漸深,山洞裡隻剩下柴油發電機低沉的嗡鳴和偶爾柴火燃燒的劈啪聲。
許振振就著節能燈有些昏黃的光線,合上了麵前那本邊角已經卷起的《十萬個為什麼之能源篇》。
他的目光卻沒有離開書封,而是怔怔地落在那個象征著電力的閃電符號上。
這嗡鳴聲,曾經是安全和穩定的象征,
但隨著他漸漸長大,如今聽在耳中,這聲音卻像沙漏。
他清楚地記得那些密封油桶的數量,也記得爸爸許陽每次去啟動發電機時,都會下意識地看一眼油量表。
那微微蹙起的眉頭,像一根細小的刺,紮在了許振振的心上。
他明白,柴油對他們來說,是不可再生的。
現在的“富有”,經不起長年累月的消耗。
總有一天,油箱會見底,嗡鳴會停止,山洞將陷入真正的、徹底的黑暗。
那種黑暗,不僅僅是看不見,更意味著冰箱停止運轉,所有依賴電力的生存保障都將崩塌。
這個認知,像一顆沉甸甸的種子,在他心裡發了芽。
他不再是那個隻擔心晚上有沒有故事聽、飯菜夠不夠香的孩子了。
他開始像大人一樣思考“以後”,思考“萬一”。
他想起了書上說的,風力和水力都能發電。
後洞那條地下河,是不是可以呢?
這個念頭一旦產生,就再也揮之不去。
接下來的日子,隻要一有空閒,許振振就會鑽進那個屬於他的“學習角”。
書架上有幾本科普讀物和中學物理課本,成了他的寶庫。
他找到關於水力發電的章節,又翻箱倒櫃地找到了許陽給他準備的物理書。
過程遠比他想象的困難。
書本上的知識是零散的、抽象的。
他素來不愛學習,
“勢能”、“動能”、“切割磁感線”、“感應電動勢”……這些詞彙對他而言如同天書。
他看得頭昏腦脹,很多地方隻能連蒙帶猜。
他一時不禁有些後悔,自己小時候怎麼不好好念書,現在一看書就腦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