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新方案。”
電話那頭,羅毅能聽出聲音的年輕,還有那份篤定。
“小同誌,”羅毅的火氣上來了,“我不管郭院士跟你說了什麼。‘利劍’的葉片材料,是我們上百名專家,耗時三年的心血!”
“我們試過所有主流的鎳基高溫合金體係,做了上千次實驗。你說你有新方案?”
潛台詞很明確。
你,憑什麼?
“羅總工,”張勤的聲線聽不出情緒,“你們的方向,錯了。”
“你說什麼?!”羅毅拍案而起。
“你們的思路,是在現有鎳基超合金上,不斷添加錸、釕、銥,試圖提高材料的蠕變極限。”張勤的話,精準地剖開了項目的核心,“對嗎?”
羅毅不說話了。
這些,全是核心機密。
“這個方向,美國人走了十年,蘇聯人走了十五年。元素周期表快被他們試完了,極限溫度卡死在1100度。”
“‘利劍’的設計要求,渦輪前溫度1500度,葉片承溫1250度。按你們的方案,把國庫的黃金填進去,也造不出來。”
羅毅握著話筒的手,青筋暴起。
話筒裡傳出的每一個字,都在扒開他們團隊最後一塊遮羞布。
那些爭論過無數次,卻誰也不敢承認的死胡同,被這個年輕的聲音,輕描淡寫地全部點了出來。
“你……到底是誰?”羅毅的憤怒不見了,隻剩下震驚。
“我是誰不重要。”張勤說,“重要的是,我知道怎麼解決。”
“放棄鎳基合金。”
“γtia,鈦鋁金屬間化合物。”
“什麼?!”羅毅失聲,他以為自己幻聽了,“鈦鋁化合物?小同誌,你瘋了?那東西脆如琉璃,彆說做葉片,做個茶杯都嫌碎!”
這是全世界材料學的共識!
“常溫脆性,引入第三組元,形成彌散韌性相。”張勤的語速很快,像在念一段早已寫好的程序。
“我建議,加入8原子分數的铌。控製凝固過程的層錯能,在γtia基體析出納米級β相。韌性,可提升三到四個數量級。”
“至於高溫強度……”
“不用多晶鑄造。用單晶。”
“定向凝固,單晶生長。消除所有晶界,根除高溫下的晶間蠕變和滑移。”
電話那頭,是一片寂靜。
羅毅整個人僵在椅子上。
他身邊的幾個副總工和核心專家,全部停下了筆,難以置信地看著他。
單晶!
這個詞,對他們而言,是不可能的。
實驗室或許能做出指甲蓋大的樣品,但要鑄造成結構複雜的發動機葉片?
天方夜譚!
“不可能……單晶葉片的鑄造工藝,世界級難題!我們連模具材料都解決不了!”
“誰說要用傳統模具了?”張勤反問。
“陶瓷型芯,配籽晶,分段式感應加熱,加高梯度水冷。”
“我可以給你一套完整的工藝流程,包括陶瓷型芯的材料配比和燒結曲線。”
羅毅的腦子,一片空白。
他感覺自己不是在和一個人通話。
她說的每個詞,每個技術細節,都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扇他想都不敢想的門。
“我……”羅毅張嘴,一個字都吐不出來。
“羅總工,”張勤的聲音將他喚回現實,“我寫了一份三十頁的初步技術論證報告。”
“包括新合金的理論力學模型、量子化學計算結果、初步相圖,以及單晶鑄舍工藝的流程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