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塵封的悲劇。難道這麼多年後,還會有人因為這個來殺人?報複社會?
陸野覺得這個可能性不大。
他又問:“那棟樓封了之後,平時真的完全沒人去嗎?比如…有沒有什麼學生會偷偷溜進去?比如…談戀愛?或者乾點彆的?”
老職工想了想:“鎖著呢,一般人也進不去…不過嘛…半大小子,總有辦法的。聽說以前是有學生撬鎖進去過,在裡麵抽煙啥的…後來學校發現又把鎖加固了。最近…最近倒是沒聽說…”
撬鎖進去?陸野立刻想到現場那破舊的門鎖。技術隊檢查過,鎖芯有新的撬壓痕跡!凶手或者死者,很可能是撬鎖進去的!
會撬鎖的學生?這可不多見。
陸野把這些新情況向周隊彙報。周隊決定,雙管齊下。一隊人繼續深入排查學生社會關係,另一隊人重點調查那棟舊樓的曆史,特彆是當年那個自殺女生和逃跑實習老師的後續,看有沒有什麼隱性的關聯。
同時,技術隊那邊對監控畫麵的增強處理也有了結果。那個戴帽子的人,雖然臉看不清,但通過體型和步態分析,初步判斷身高大約在175左右,體型偏瘦。穿的校服是縣一中的,但具體年級看不出來。,偏瘦。這個範圍依舊很大。
陸野看著係統裡那個三維重建的現場模型,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凶手要把張超的屍體擺成那樣,還要畫那麼多紅字和符號,需要時間,也需要光線。舊樓沒電,他肯定用了其他光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技術隊,現場有發現照明工具嗎?比如手電筒?蠟燭?打火機?”陸野問道。
技術隊的同事搖搖頭:“沒有,仔細搜過了,什麼都沒有。可能被凶手帶走了。”
自帶光源,作案後帶走…這說明凶手準備充分,而且反偵察意識不弱。
陸野又想起模型裡標注的那個門口內側門框上的劃痕。他再次啟動係統,仔細放大那個細節。
【三維模型局部放大…劃痕分析中…】
【提示:劃痕較新,深度均勻,一端略深,疑似某種金屬工具如撬棍、螺絲刀)反複嘗試撬壓門鎖內部時,不小心刮擦門框所致。刮擦方向由內向外。】
由內向外?反複嘗試?
陸野心裡一動。這痕跡,不像是開門進去時留下的,倒像是…從裡麵出來時,因為門鎖壞了或者卡住了,著急出去,用力過猛刮到的?
難道凶手作案後,離開時遇到了麻煩?所以匆忙間留下了這個刮痕?
如果是這樣,那門鎖上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痕跡!
“技術隊!再仔細檢查一下那扇門的門鎖!特彆是內部鎖舌和卡槽位置!看看有沒有新的磨損或者破壞痕跡!”陸野立刻建議。
技術隊的兄弟趕緊重新去查。
果然!在舊門鎖內部的金屬卡槽裡,發現了幾道極其細微的、新鮮的金屬刮痕!而且,在鎖舌的側麵,還發現了一點點極細微的、深藍色的油漆狀殘留物!
深藍色的油漆?
這顏色…不太常見於這種老樓。倒像是…某種工具上的油漆?
凶手是用某種自帶深藍色油漆的工具,撬鎖進入,然後作案後離開時,因為緊張或者門鎖不好用,工具刮擦了門框和鎖內部,留下了微量油漆殘留?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物證線索!
凶手的工具上,有深藍色的油漆!
排查範圍,一下子縮小到了擁有類似深藍色油漆工具的人身上!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