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張海沉浸在自己扭曲的世界觀裡,對罪行供認不諱以一種扭曲的方式),但司法程序需要的是嚴謹、完整的證據鏈。專案組的工作重點,從突破審訊轉向了全麵固定證據,將張海的每一樁罪行都釘死在法律的恥辱柱上。
對張海住所的勘查進入了最微觀的層麵。痕檢專家像梳子一樣梳理著每一個角落。
在衛生間的地漏深處,提取到了與多名受害者dna吻合的混合生物痕跡。
在廚房操作台的縫隙裡,找到了微小的、與受害者骨質成分相同的碎屑。
那套內窺鏡工具上,儘管被反複擦拭,還是在接口處檢測到了極微量的生物組織殘留,正進行dna比對。
那個裝著受害者遺物的鐵盒,成為了其變態心理和犯罪事實的直接證明。
對那輛銀灰色五菱宏光的勘查也取得了決定性進展。技術隊員幾乎將車輛完全拆解,在車廂夾層、座椅導軌等極其隱蔽的部位,不僅發現了更多屬於不同受害者的毛發和纖維,還找到了一小片沾有血跡的、疑似從受害者衣物上撕扯下來的碎布!血跡dna與那名“幽靈”第五名受害者匹配!
第五名受害者的身份,也通過對北州市近期失蹤人口的進一步篩查和dna比對,得以確認。他是一名在“順達”修理廠附近苗圃乾活的臨時工,性格老實,失蹤時間與張海的活動高度吻合,很可能是在夜間工作時,無意中撞見了張海搬運或處理屍體的過程,從而慘遭滅口。
與此同時,對劉明的審訊也取得了進展。在確鑿的證據和強大的心理攻勢下,劉明這個被張海精神控製的“工具人”心理防線崩潰,斷斷續續地交代了部分過程。他承認張海以“研究人體結構”為名,承諾給他錢,讓他利用便利店作為掩護,發送虛假招工信息篩選目標,並在事後幫忙處理一些“用過的工具”和“清理現場”。但他堅稱自己不知道張海會殺人,隻是以為他在進行某種“特殊的醫學實驗”。
劉明的證詞,進一步印證了張海的主導地位和其利用他人、隱藏自身的狡猾手段。
所有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犯罪嫌疑人供述,相互印證,形成了一條無可辯駁的、指向張海犯下係列殺人、碎屍、拋屍重罪的完整證據鏈。
省廳法醫中心也出具了最終的綜合鑒定報告,詳細闡明了五名受害者的死因機械性窒息與失血性休克為主)、分屍工具推斷、死亡時間推斷等,與張海的供述和現場勘查結果高度吻合。
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看著辦公桌上堆積如山的卷宗和證據材料,陸野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連續多日的高強度工作和精神壓力,讓他身心俱疲,但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得以實現的釋然感,也隨之而來。
五個冤屈的靈魂,終於可以得以告慰。雖然這個過程充滿了黑暗與血腥,但法律的正義之光,終究穿透了迷霧,照亮了真相。
他拿起筆,開始在結案報告上,簽下自己的名字。這不僅僅是一個案件的結束,更是對生者、對社會的一個鄭重交代。
喜歡刑偵天梯請大家收藏:()刑偵天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