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先生的定製訂單如同一劑強心針,李明博的深度報道如同撥雲見日,高層無形的關注則營造了相對寬鬆的環境。湖西廠在經曆了內外交困的至暗時刻後,終於迎來了喘息和發展的寶貴窗口期。而在這段風雨同舟的艱難歲月裡,有一個人,如同被烈火淬煉過的生鐵,褪去了鏽蝕與雜質,顯露出了堅韌沉實的本質——他就是範新華。
曾經的範新華,是那個站在外白渡橋欄上、被絕望吞噬的破產廠長;是那個在職工大會上被噓聲辱罵、狼狽不堪的“罪人”;是那個在管理初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戴罪之身。然而,寶總給予的信任與機會,湖西廠重生之路的艱難坎坷,以及內心深處那份未曾完全泯滅的責任感與贖罪之心,共同催生了一場脫胎換骨的蛻變。
如今的範新華,依舊穿著那身洗得發白的工裝,依舊騎著那輛舊自行車穿梭於廠區與各個加工點之間,但眉宇間的惶恐與卑微已消散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靜專注、踏實肯乾的氣質。他將全部身心都撲在了湖西廠的生產運營上。
他對中心廠那幾台老設備的脾性了如指掌,哪個齒輪需要定時上油,哪個電路容易出故障,他都心中有數,甚至能挽起袖子和老師傅一起動手檢修。他對每一個合作加工點的情況如數家珍,誰家手藝好效率高,誰家最近遇到了什麼困難需要協調,他都及時掌握,儘力解決。
他不再高高在上地發號施令,而是經常和工人們一起蹲在車間角落吃盒飯,聽他們拉家常,體諒他們的甘苦。工人們起初對他的芥蒂,在他日複一日的真誠付出和顯著提升的管理能力麵前,漸漸冰釋。大家開始習慣性地稱呼他“範廠長”,語氣中帶著幾分尊重和信賴。
寶總將這一切看在眼裡。他深知,一個企業的長久發展,不能隻靠他一人運籌帷幄,必須有一個穩定、可靠、有戰鬥力的執行團隊。他開始有意識地將更多的日常運營管理權限下放給範新華,從生產計劃排期、物料調度、質量巡檢到部分供應商對接,讓他獨立負責,隻在大方向上把關。
範新華沒有辜負這份信任。他將寶總製定的規則和標準奉為圭臬,執行起來一絲不苟,卻又不是僵化的照本宣科,而是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力求公平高效。湖西廠的生產秩序,在他的打理下,日趨順暢、嚴謹。
真正的考驗,發生在一場重要的客戶驗廠活動中。一家國內頂級的精品連鎖買手店“sudu”,在看了李明博的報道和山本先生的推薦後,對湖西廠產生了濃厚興趣,派出了以采購總監為首的嚴格驗廠團隊。這次驗廠,不僅關乎一筆可觀的長期訂單,更關係到湖西廠能否真正打入國內最高端的零售渠道。
寶總本可親自坐鎮,但他選擇了放手。他隻對範新華說了一句:“新華,這次你全權負責。把湖西廠最真實、最好的一麵展現出來。不用怕,有問題我擔著。”
驗廠當天,氣氛莊重而略帶緊張。“sudu”的團隊專業而挑剔,從原料庫房到生產車間,從工藝流程記錄到員工訪談,檢查得極其細致。範新華作為主陪人,全程陪同。他沒有刻意回避湖西廠曾經的困境和設備的老舊,而是坦誠相告,重點介紹的是老師傅們如何用經驗和匠心彌補設備的不足,是如何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品控確保每一件產品的質量。
在員工訪談環節,一位采購經理特意問一位老工人:“你們現在這麼嚴格,工資漲了多少?覺得值得嗎?”
那位老工人樸實地說:“錢是比原來多了一點,但更重要的是心裡踏實!寶總和範廠長是真心想把廠子搞好,對我們不薄!以前廠子垮了,覺得天塌了,現在覺得有奔頭!把活乾好,對得起廠子,也對得起自己!”
當驗廠團隊問到範新華個人經曆時,他沒有隱瞞,而是坦然麵對自己過去的錯誤,聲音低沉卻真誠:“我範新華,是湖西廠的罪人。是寶總給了我重生的機會,是廠裡老師傅和工友們的不計前嫌,讓我能站在這裡。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不隻是為了工作,更是為了贖罪,為了對得起這份信任。湖西廠不能再垮第二次,我也不能再錯第二次。”
他的懺悔不是表演,而是發自肺腑;他的擔當不是空話,而是體現在對每個生產細節的執著上。這種真誠的懺悔與堅定的重生信念,反而打動了見多識廣的驗廠團隊。他們看到的不是一個完美的現代化工廠,而是一個充滿韌性、人情味和匠心的、正在涅盤重生的獨特企業。
驗廠結束後,“sudu”的采購總監握著範新華的手,由衷地說:“範廠長,你們湖西廠的故事和精神,比任何華麗的廠房和設備都更有價值。我們很願意與你們這樣有‘魂’的企業合作。”當場就敲定了一筆數額可觀的長時期供貨協議。
消息傳來,湖西廠上下歡騰!這不僅是一筆大訂單,更是市場對湖西廠新模式、新精神的最高認可!
寶總在和平飯店聽到小閒的詳細彙報後,久久不語。他走到窗前,望著黃浦江上穿梭的船隻,臉上露出了欣慰而複雜的笑容。範新華的成長,超出了他的預期。他從一個需要被拯救的崩潰者,成長為了一個可以獨當一麵的管理者,這本身就是湖西廠重生之路最寶貴的成果之一。
欣慰之餘,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開始在寶總心中縈繞:僅僅依靠範新華等人的感恩戴德和一時的工作熱情,能夠支撐他們走多遠?能夠支撐湖西廠走多遠?對於範新華、張秀英這些核心骨乾,以及未來可能湧現的優秀人才,單純的工資報酬和情感紐帶,在長久的商業競爭中,是否足夠牢固?如何給他們一個更穩定、更有吸引力的未來,將他們的利益與湖西廠的命運更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爺叔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在一旁緩緩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治企業亦如是。火候要準,調料要全。人情能暖一時,製度方可持續。欲得其力,必先固其心。”
寶總深深點頭。他知道,是時候開始構思一套更長遠、更科學的激勵與共贏機製了。湖西廠的涅盤,不僅是生產的複蘇,品牌的重塑,更應該是人的新生與價值的共享。範新華擔綱顯出的鋒芒,照亮了前路,也提出了新的課題。
喜歡繁花傳請大家收藏:()繁花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