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朱迪鈉終於開始係統性地講述那場改變大明命運的“靖難之役”,他開宗明義:
“老鐵們,我們之前鋪墊了那麼多,現在可以明確地說:沒有朱允炆的削藩,就絕對不會有後來的靖難之役!甚至可以說,如果建文朝的削藩策略能稍微溫和一些,或者更講究一點策略和步驟,這場席卷半壁江山、持續四年的內戰,很可能根本打不起來!”
他進一步點出了一個關鍵事實,印證了之前網友的分析:
“為什麼這麼說?大家還記得我們之前講過的,朱元璋去世時,燕王朱棣狂奔南下,在淮河邊被阻嗎?雖然朱棣本人被攔了回去,但是,他的世子朱高熾,以及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卻同時被建文以替父儘孝為名進入了應天城!”
朱迪鈉的語氣帶著一種曆史的唏噓: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洪武三十一年到建文元年那個關鍵節點,燕王的三個兒子,實際上就是留在京城的人質!隻要朱高熾兄弟三人還在應天,燕王朱棣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絕不敢輕舉妄動。投鼠忌器,這是最基本的政治常識。”
天幕下,朱元璋似乎是無意識地低聲說了一句:“恐怕老四兒,也就隻有這三個兒子了。”
這話聲音不大,卻清晰地落入了離他最近的魏國公徐達耳中。徐達心中猛地一震!他瞬間就明白了皇帝這話的深意——陛下是在暗示,或者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燕王朱棣所有的子嗣,恐怕都是自己的長女、燕王妃徐氏一人所出!這既是對女兒地位的肯定,也點明了朱高熾三兄弟對朱棣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這三個兒子陷在京城,朱棣確實等於被扼住了咽喉。
倒是一旁的馬皇後,敏銳地察覺到了朱元璋這話可能引起的不必要聯想,連忙溫言打圓場,帶著一絲調侃道:“重八,你沒聽天幕上都說了嘛,咱們老朱家的孩子,在夫妻情分上,大多都是很專一的。”
這話讓朱元璋老臉不禁一熱,有些訕訕。他可是清楚地記得,天幕不僅說過他有二十六個兒子,更明確指出其中隻有五個是馬皇後親生,甚至在馬皇後去世十一年後洪武二十六年),他還有個老來子朱楠……這“專一”二字,用在他身上,實在有些勉強。他摸了摸鼻子,明智地沒有接話。
天幕上,朱迪鈉繼續還原當時建文朝堂的決策過程:
“其實,在如何對待燕王的問題上,建文朝的核心智囊團內部是有過分歧的。那位被後世戲稱為‘建文三傻’之一的兵部尚書齊泰,就曾提出過一個相對清醒且狠辣的建議——削藩,必須先削燕王!”
畫麵模擬出朝堂爭論的場景。
“齊泰的理由很充分:燕王朱棣雖然表麵上看隻剩下八百護衛,但他多年鎮守北疆,在軍中威望極高,舊部遍布北平都司乃至整個北疆軍隊。萬一他在北平搞事情,周圍近十萬大軍隨時可能倒戈!因此,必須趁其羽翼未豐指兵權被削)、其子又在京城為質的大好時機,率先對他動手,解除這個最大的隱患!”
“然而,”朱迪鈉話鋒一轉,“這個正確卻冒險的策略,遭到了翰林學士黃子澄和大儒方孝孺的強烈反對。他們認為,燕王素有賢名,並無明顯過錯,貿然削之,必引天下非議,有損新君仁德之名。他們主張按照既定的‘先易後難’策略,先削除有明顯劣跡的內地藩王。”
“麵對兩種意見,建文帝朱允炆猶豫了。後來,齊泰又退而求其次,想出了一個他自認為巧妙的主意,”朱迪鈉的語氣帶著一絲諷刺,“他建議,以褒獎和體恤為名,直接讓燕世子朱高熾晉位為燕王,而讓正值壯年四十歲)的朱棣‘退休’養老,提前享受天倫之樂。”
“這個看似‘優厚’的安排,竟然被建文帝接受了。”朱迪鈉分析著其中的個人情感因素,“因為建文帝朱允炆,與秦王世子朱尚炳、晉王世子朱濟熺,以及這位燕世子朱高熾,都是從小在宮中一起長大的玩伴,感情深厚。他登基後,朱尚炳和朱濟熺都順利繼承了王位,唯獨身體肥胖、行動已有些不便的朱高熾還隻是個世子。於公於私,建文帝都真心希望這位兒時的夥伴能早日當上王爺。甚至連他的母親呂太後,也因為喜愛朱高熾如明興宗朱標一般的仁厚,持同樣看法。”
於是,一道旨在削奪朱棣實權、卻披著溫情脈脈外衣的詔書,從應天發出,與朱高熾三兄弟一同飛回了北平。建文君臣自以為得計,既安撫了燕藩,又解決了心腹大患。他們萬萬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兩全其美的決策,將會帶來怎樣災難性的後果。放虎歸山,已是大錯;而這“晉升世子”之舉,更是親手解開了束縛猛虎的最後一根鐵鏈。
“呂氏……又是這個娘們兒!”
天幕下,朱元璋的臉色瞬間陰沉得能滴出水來。聽到建文帝的母親呂太後即他早已處決的呂次妃)也被提及支持讓朱高熾提前襲爵,一股壓抑不住的怒火和嫌惡湧上心頭。他幾乎可以肯定,未來自己那可疑的死因,以及後來激烈削藩導致天下大亂的局麵,背後都少不了這個女人的攛掇和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恐怕咱被活埋,還有後來那一係列昏招,都是這個娘們兒在背後搞鬼!”朱元璋在心中咬牙切齒。此刻,他無比慶幸自己在天幕初現、揭示呂氏可能帶來的禍患時,就當機立斷,以雷霆手段將其處決,並將朱允炆圈禁鳳陽。
更重要的是,他仔細觀察了後續,無論是處死呂氏還是圈禁朱允炆,並未引來任何所謂的“天譴”或異象。這讓他更加確信:“呂氏和允炆,絕非什麼上天注定之人,不過是兩個禍亂江山的蠢貨罷了!”
這個認知,讓他心中一塊大石落地,甚至開始盤算起一個更為大膽的可能性:‘如果……如果標兒真的走在了咱前頭,咱就直接跳過所有孫子,立老四為太子!以老四的能力和手段,或許……或許咱真能安安穩穩活到洪武三十五年?’這個念頭讓他陰鬱的心情稍微好轉了一絲。
天幕上,網友們對建文朝的吐槽也達到了高潮:
【網友“曆史複盤師”發言:說實話,朱允炆開局拿的簡直就是天胡牌!名分大義在他手,整個帝國的資源任他調動,軍隊數量碾壓,而且燕王的三個兒子還在他手裡當人質!天時地利人和幾乎全占了!】
【網友“豬隊友鑒定家”接話:唯一可惜的是什麼?是主持這盤好棋的是“建文三傻”!真是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不對,他們自己就是又當選手又當教練!】
【網友“精辟總結帝”調侃:什麼三傻?分明是一傻帶三傻!沒有朱允炆這個大傻子皇帝毫無主見、偏聽偏信,哪能凸顯出另外三個的操作有多傻?這就是個傻子共振效應!】
這些充滿後世戲謔的評論,聽得洪武君臣哭笑不得,卻又深感切中要害。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