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驚天的流言_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5章 驚天的流言(1 / 1)

洪武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天色依舊灰蒙,鉛雲低垂,仿佛承載著過多的悲傷與秘密。

今日,是比天幕預言提前一個月去世的太子妃常氏出殯的日子。這位開平王常遇春之女,原本應是風光大葬,極儘哀榮。然而,現實的境況卻讓這場葬禮顯得格外冷清和寒酸。

究其原因,其一自然是天幕帶來的衝擊過於驚人,朝野上下仍處在巨大的震動和觀望之中,人心浮動,許多本該儘心操持的事務難免疏漏。

其二,則在於常家自身的沒落。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常氏之弟)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自己姐姐去世的元凶,而在幾天前就被廢黜圈禁,等同於政治生命終結;而常家的另一根支柱,年僅十歲的常升常遇春次子),雖已承襲開國公爵位,但終究隻是個懵懂孩童,根本無法支撐門庭,更無法在朝中為姐姐的喪儀爭取應有的體麵。

送葬的隊伍稀稀拉拉,儀仗也減了又減。與不久前老曹國公李貞那場雖然皇帝素服引發爭執、但勳貴雲集、備極哀榮的葬禮相比,太子妃常氏的這場葬禮,寒酸得令人心酸,也無聲地昭示著皇親國戚之家在政治風波中的起伏無常。

就在這肅穆而壓抑的送葬氛圍中,一股更加詭異、更加驚人的流言,如同隱藏在陰影裡的毒蛇,開始在應天府的街頭巷尾、勳貴府邸之間悄然蔓延、飛速傳播。

流言的核心駭人聽聞:有人預言,皇帝陛下為了徹底杜絕後患,確保太子朱標的地位萬無一失,可能會……處死燕王朱棣!

這個推測並非空穴來風。奉天殿內,燕王朱棣那一聲石破天驚的“朕”,是無數勳貴大臣親耳所聞。結合天幕揭示的“靖難之役”,朱元璋為了保全親手選定的繼承人朱標,以及維護王朝的穩定,對擁有巨大潛在威脅的朱棣起殺心,在很多人看來,是完全符合朱元璋性格和行事邏輯的。

然而,流言的後續部分則更加匪夷所思,充滿了對天幕信息的扭曲利用和驚世駭俗的政治想象:

有人信誓旦旦地推測:就算朱高熾是未來的天子,血脈尊貴,能力超群,但陛下也未必不能“移花接木”!陛下完全可以處死朱棣,然後……將燕王妃徐妙雲立為太子妃.....

讓徐妙雲帶著她那兩個月大的、被天幕譽為“完美繼承人”的兒子朱高熾,一起嫁入東宮,反正天家之事不同於民間,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經將齊王妃接入了自己的後宮!更何況女真、蒙元統治中原幾百年,這種事兒並不稀奇。

這樣操作的“好處”在流言中被分析得頭頭是道:

第一,朱棣的香火沒斷,他唯一的嫡子在流言傳播者看來,朱高煦尚未出生)得以保全,甚至未來還能繼承燕王之位如果還有的話),陛下對二姐夫李貞尚且如此重情,對親生兒子總不至於絕嗣。

第二,最關鍵的是,天幕不是說了嗎?徐妙雲是“天命之女”,誰娶她誰就是未來的皇帝!隻要徐妙雲成了太子妃,那她身上附帶的“天命”不就自然轉移到了太子朱標身上?有這位“天命之女”的加持,太子殿下那被天幕預言早逝的命運,說不定真能逆天改命,得以保全!

第三,那個至關重要的“好聖孫”朱高熾,也能名正言順地留在皇室核心,由太子朱標親自撫養教育,未來依舊可以繼承大統,確保大明走向強盛。

這個流言,將冷酷的政治算計、對天命的迷信渴望以及對未來走勢的瘋狂賭博糅合在一起,聽起來荒謬絕倫,卻又隱隱契合了朱元璋那多疑、果斷甚至不乏迷信,以及為了江山穩定不惜一切代價的複雜心理。

這股流言傳播的速度極快,很快便通過衛國公府的鴿子,鑽入了西安的秦王府,鑽入了剛剛挨打、正在府中養傷的燕王朱棣耳中......

朱樉聽到這流言,先是愕然,隨即是深深的忌憚。若父皇真如此行事,那老四雖死,但最大的受益者依然是太子大哥,而且擁有了“天命之女”和“完美聖孫”的東宮,將更加不可動搖。他發現自己之前的落井下石,在這等驚天謀劃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燕王府內,朱棣在聽到這流言的第一時間,猛地從病榻上坐起,牽動了身上的傷勢,疼得他齜牙咧嘴,但更痛的是心!他臉色鐵青,雙目赤紅,拳頭攥得咯咯作響。

“父皇……您真會如此絕情嗎?!”他低聲嘶吼,聲音中充滿了被背叛的痛苦和滔天的恨意。

而一旁的徐妙雲,更是臉色煞白,渾身冰涼。這流言將她置於何地?又將她的孩兒置於何地?

如果皇上真的下定這個決心,那麼自己怎麼辦?自殺以全名節,那會將整個魏國公府一同殉葬了......這比任何刀劍都更令人恐懼。

這天晚上天幕之上,主播朱迪鈉似乎並未受到下方世界暗流洶湧的影響,按部就班地繼續著他的節目。他又一次話鋒一轉,引入了一個新的關鍵人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各位網友,我們之前聊了那麼多關於朱棣和他的兒子們,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朱棣身邊,是否有一位至關重要的‘幕後推手’或者‘精神導師’呢?”朱迪鈉露出一個略帶神秘的笑容,“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被後世稱為‘黑衣宰相’、‘靖難第一功臣’的傳奇人物——姚廣孝。”

隨著朱迪鈉的講述,天幕上開始浮現出關於姚廣孝的生平簡介:一位出身醫學世家卻十四歲出家為僧的奇才,精通儒釋道三教,更涉獵兵家、權謀之術。

“姚廣孝最早與燕王朱棣的相遇,根據正史與某些野史的記載,是在洪武十五年,馬皇後病逝,諸王奔喪之際。”朱迪鈉的聲音清晰地傳遍大地,“據說,就是在那次相遇中,發生了一段極其著名的對話,也被視為朱棣野心的起點。”

天幕上,為了增強效果,甚至出現了一段簡單的動畫演繹:一個穿著黑色僧袍的和尚姚廣孝),在法會上攔住了時年二十多歲的燕王朱棣,對他說了一番話。

朱迪鈉的畫外音同步響起:“傳說,姚廣孝對朱棣說:‘殿下若能用我,我當送一頂白帽子給大王戴!’”

“王”字上麵加個“白”字,那是什麼?

是“皇”!

這個在後世廣為流傳、充滿神秘色彩和宿命論的故事,此刻在洪武十一年的天空中被清晰地揭示出來!

“根據這段記載,”朱迪鈉分析道,“很多史學家認為,最遲在洪武十五年,姚廣孝就已經看出了朱棣的不凡,並用這種方式進行了試探和投靠。而朱棣的反應,據說是‘默然’,但隨後便將姚廣孝帶回了北平,奉為上賓。這似乎表明,燕王朱棣的‘異心’,至少在潛在層麵,從那時起就已經埋下了種子。”

朱迪鈉的本意,或許是介紹姚廣孝其人和這段曆史公案。然而,他忽略了一點——或者說,她根本不知道:他此刻講述的對象,是活在洪武十一年的人們!

洪武十五年?那是在四年之後!

姚廣孝?那個和尚現在在哪裡?是否已經注意到了燕王?

白帽子?王上加白?!

“轟——!”

這番話,在洪武十一年的時空中,無異於一道晴天霹靂!比朱棣那句失言的“朕”更加具體,更加惡毒,也更加……“證據確鑿”!

奉天殿內,心神不寧的朱元璋,猛地拍案而起,臉色鐵青,胸膛劇烈起伏!他之前對朱棣的憤怒,更多是源於其“失言”和對未來的潛在威脅,還帶有一絲“恨鐵不成鋼”的父子之情。但此刻,天幕直接拋出了一個具體的時間洪武十五年)、一個具體的人物姚廣孝)、一段具體的、大逆不道的對話白帽子)!

這不再是模糊的預言,這簡直就像是未來的朱棣,在洪武十五年就已經開始密謀造反的鐵證!而且是通過一個妖僧之口,赤裸裸地表達了出來!

“妖僧!亂政之妖僧!還有老四……老四他……他早在洪武十五年就……”朱元璋氣得手指都在發抖,後麵的話幾乎說不出來。一股冰寒的殺意,從未如此清晰地在他眼中凝聚。

西安秦王府,朱樉先是一愣,隨即狂喜!“哈哈哈!老四啊老四!真是天要亡你!連這種隱秘之事都被天幕揭發出來了!看你這回還怎麼狡辯!”他立刻對鄧次妃道,“快!再給應天去信!就說天幕證實,燕王早有反心,其心可誅!”

燕王府內,趴在榻上的朱棣,聽到“姚廣孝”這個名字和“白帽子”的典故,整個人如墜冰窟!他根本不認識什麼姚廣孝!更沒聽過什麼白帽子的鬼話!但這來自未來的“記載”,卻像一道最惡毒的枷鎖,死死地套在了他的脖子上!

“陷害!這是陷害!”朱棣嘶聲低吼,又驚又怒。他意識到,這個他尚未謀麵的和尚,這段尚未發生的對話,已經成了懸在他和他全家頭頂最鋒利的鍘刀!

徐妙雲也嚇得花容失色,緊緊抱住懷中的朱高熾。她比朱棣想得更深:無論此事是真是假,經天幕這一宣揚,在陛下心中,它就已經是真的了!陛下絕不會允許一個被預言要“加白帽”的兒子存在!

整個大明,所有聽到天幕的人,無論是官員、士紳還是普通百姓,心中都升起一個念頭:

燕王朱棣,完了。

這頂“白帽子”的預言,在洪武十一年,提前四年,將他推向了風口浪尖,也幾乎坐實了他“早有異心”的罪名。朱元璋的屠刀,似乎已經無法避免地要揮向自己的親生兒子。

喜歡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請大家收藏:()天幕直播:大明皇室的88種死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我成了最有錢的公務員 重生後,放棄白月光轉追清純校花 重回92,從小樹林開始發家逆襲! 反派崽崽駕到,爆改親爹戀愛腦 官場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雲 太帥了美女都喜歡我怎麼辦 打賞返現,美女主播被我套路壞了 我有九層寶塔 官場言靈:我靠說話咒翻對家 重回五九:家人溫飽我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