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聚光燈,毫不意外地打在了那個以“橙色風暴”席卷全球手機市場的公司——小米身上。
香港,某頂級酒店會議室內,氣氛莊重而熱切。這裡正在舉行小米集團上市前的最後一次核心籌備會。巨大的環形會議桌旁,坐著小米的核心創始人團隊、來自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頂級投行的代表,以及最重要的幾位早期戰略投資者。
林澈,赫然在列。
他安靜地坐在雷軍左手邊不遠的位置,年輕的麵容在一眾閱曆豐富的商界精英中顯得格外突出,但那份沉靜的氣度與銳利的眼神,卻讓人無法忽視。窗外是維多利亞港璀璨的夜景,而窗內,正在醞釀一場資本市場的盛宴。
投行的代表正在做最後的陳述,ppt上最後定格的數字,熠熠生輝:
發行前估值:1000億美元。
這個數字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每個人心中蕩開漣漪。儘管早有預期,但當它被正式確認時,依然帶來一種震撼。一家成立僅八年的公司,即將以此等龐然之姿,登陸港交所。
所有人的目光,或多或少都投向了林澈。在場之人都清楚,這個年輕人,在小米最初僅僅是一個構想、幾頁ppt的“天使輪”,便以超越常人的魄力和眼光,投入了至關重要的500萬人民幣,換得了這艘即將起航的巨輪2.5的原始股份。
無需計算器,這個簡單的算術題瞬間在每個人腦中完成:
1000億美元2.5=25億美元。
按照當前彙率,約合170億人民幣。
八年前投入的500萬,膨脹了整整3400倍!這是足以寫入商學院教材的投資神話。
會議進入自由討論環節。雷軍扶了扶眼鏡,目光轉向林澈,語氣帶著尊重與征詢:“林總,上市後,股價必然會有波動。關於你持有的這部分股份,公司尊重你的任何決策。考慮到你自身的資金規劃和風險分散,有沒有考慮過,套現一部分?”
這個問題很實際,也很有必要。如此巨額的財富集中在單一公司的股票上,對於任何投資者而言,進行部分獲利了結,分散投資,都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林澈迎上雷軍的目光,微微一笑,顯然對此早有腹案。他的聲音清晰而平穩,回蕩在安靜的會議室裡:
“雷總,小米是我的第一筆重大投資,也是我信念的寄托。我堅信小米的未來遠不止於此。”他先定下了基調,隨即話鋒一轉,“不過,正如您所說,資金需要流轉,布局需要展開。我的計劃是——”
他略一停頓,給出了一個精確到小數點後的數字:
“保留一半,套現一半。”
一半!
那就是12.5億美元,約85億人民幣的巨額現金!
這個數字讓幾位投行代表都不由自主地調整了一下坐姿。如此大規模且明確的套現計劃,對於穩定上市後股價的預期至關重要。
林澈繼續解釋道,既是對雷軍,也是對在場所有關注他決策的人:“套現的資金,我計劃主要用於兩個方向:新能源汽車的全麵布局,以及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挖掘。我認為,這兩個領域,是繼移動互聯網之後,下一個十年最具顛覆性的科技浪潮。”
他的話語中沒有絲毫猶豫,仿佛已經看到了未來清晰的圖景。用小米上市帶來的巨額回報,去孵化下一個乃至下幾個“小米”,這才是資本和遠見最完美的結合。
雷軍聽著,眼中閃過激賞的光芒。他太清楚林澈的眼光了,從幾年前那次震撼他的“偶遇”開始,這個年輕人對趨勢的判斷就從未失手。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林澈的肩膀,發出爽朗的笑聲:
“好!好一個布局未來!不瞞你說,我本人也有部分套現的打算。”雷軍的聲音充滿力量,“既然你看得這麼準,那等你這邊的新能源和ai項目有了眉目,彆忘了通知我。上市之後,我們這群老夥計,正好可以一起,做點更大的項目!”
“一起做更大的項目”。
這句話從一個即將執掌千億市值公司的領袖口中說出,分量極重。這不僅僅是認可,更是一種結盟的邀請,意味著林澈憑借這次史詩級的投資和超前的戰略眼光,真正進入了這個國家最頂級的商業核心圈子。
林澈鄭重地點了點頭:“一定,雷總。期待與您再次並肩。”
隨後,在律師和投行代表的見證下,林澈在數份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確認了上市後減持12.5億美元股份的計劃。每一筆落下,都意味著海量的現金將在不久後,注入他精心規劃的下一代科技版圖。
會議結束,眾人起身寒暄。林澈與雷軍走在最後,兩人低聲交談著,不時露出會心的笑容。窗外,香江燈火璀璨,宛如一條流動的銀河,象征著資本與夢想的奔流不息。
對於林澈而言,小米的上市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全新的起點。他用八年前的500萬,撬動了今天85億的現金,以及雷軍和整個小米生態圈的深度人脈與資源。
這筆巨資,將化為燃油,注入他早已瞄準的——新能源與ai這兩架未來的超級引擎。
喜歡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2010:從投資小米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