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甲種師團常設師團)編製龐大,總兵力約2.5萬至2.8萬人,下轄兩個步兵旅團各兩個聯隊)及騎、炮、工、輜重聯隊,裝備輕重機槍約六百餘挺、擲彈筒近四百具、75山野炮36門、105榴彈炮12門等。
現代戰爭的本質是後勤消耗。
槍械本身耐用,一場戰役的裝備戰損率通常不高若不計算遺失),真正的無底洞是彈藥。
日軍單兵戰鬥攜行彈藥量通常在120150發之間,參與南京戰役的日軍華中方麵軍後期總兵力約20萬人。
粗略計算,僅步槍手進行一次完整的彈藥補充,就需要消耗數千萬發子彈。
他盜取的這百萬發子彈,看似龐大,實則僅能支撐一場師團級彆的激烈戰鬥。
“難怪曆史上日軍在進攻南京時,各級部隊也屢屢在戰報中提及彈藥緊張、補給困難,甚至出現就地‘征發’搶劫)的情況。”
11月20日參謀總長閒院宮載仁親王向第10軍發出指令——“部隊為求得補給,應儘量利用現地物資”。
在當時的環境下發出這樣一道指令,無異於指使日軍進行公開搶劫,
鬆井石根作為方麵軍最高指揮官,對日軍接到命令後的所作所為給予默認。
“其結果大規模的掠奪行為自然漫延到整個部隊”。
可以說,日軍此時的行為,正是南京大屠殺過程中大規模搶劫的預演。
從那些倉庫物資的臨時堆放狀態和打聽來的零星情報可以推測,這些物資大多是短期中轉,很快就會通過內河航運與滬寧鐵路線輸往前線。
日本本土和東北的兵工廠正在開足馬力,試圖填補戰爭巨獸永無止境的胃口。
“我昨夜在特高科順手拿的那點電台和手槍,跟今晚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想到之前那略顯“小家子氣”的行動,陳軒自嘲地笑了笑。
但沉重的現實隨之壓在心頭:物資雖多,但相對於整個華東戰局,仍是局部。
而日軍的進攻已迫在眉睫。
自己隻知道南京淪陷的大致時間是12月13日,卻對具體的進攻軸線、各師團任務劃分、戰役發起日等關鍵戰術情報一無所知,畢竟他不是曆史專業的人。
“哎,前世怎麼就沒多讀讀這方麵的戰史著作呢!”
一股強烈的懊悔湧上陳軒心頭。
若有詳細情報,他行動的目標性和有效性將呈幾何級數提升。
這樣的話,必須冒險接近日本海軍特彆陸戰隊司令部或其它日軍核心機關。
那裡是日軍在滬的指揮中樞和情報交換中心,或許能打聽到一些關於進攻時間和軍事部署的情報。
思緒如潮水般翻湧,極度的精神疲憊最終將陳軒拖入沉沉的睡眠。
喜歡用忍術搞諜戰,過分了吧請大家收藏:()用忍術搞諜戰,過分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