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軒冷眼掠過這末世般的景象,心中對某些人的評價降至冰點。
他身形幾個閃爍,避開主要街道,如同幽靈般悄無聲息地抵達了一處相對安靜的寓所——這是他之前利用變身術與少量金錢,以一位低調學者的身份租下的安全屋之一。
早在奔赴南京之前,陳軒對於拯救這座危城已有過深思熟慮。
一路行來,廣德川軍的悲壯堅守,普通士兵麵對強敵時爆發出的驚人勇氣,都深深震撼了他。
這讓他清醒地認識到一個殘酷而真實的事實:中國軍隊,從不缺敢死之士,不缺浴血之心。
在裝備窳劣、補給匱乏、甚至赤腳草鞋的情況下,他們依然能用血肉之軀硬抗日軍的鋼鐵洪流,打出可歌可泣的戰績。
俗話說,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
為保家衛國,中國軍人從不吝惜生命。
然而,問題的核心往往不在士兵,而在於廟堂之上,在於指揮係統。
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
高層一個錯誤的決策,就足以讓萬千忠勇將士的鮮血白白流淌。
現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智生,在陳軒看來,絕非守衛南京的合適人選。
首先,唐與蔣早年多有齟齬,雖表麵和解,但彼此缺乏根本的信任,關鍵時刻難保不互相猜忌,貽誤戰機。
其次,唐已下野多年,遠離一線戰陣,其軍事理念與指揮能力是否還能應對如此複雜殘酷的現代化城市保衛戰,著實令人存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後,唐本人身體欠佳,精力能否支撐如此高強度、高壓力的指揮工作,亦是未知數。
首都保衛戰,非同兒戲,豈能因一人主動請纓便草率決定?
縱觀當時現役將領中,無論從資曆、能力、威望還是身體狀況考量,合適者大有人在。
張發魁,顧祝桐,陳德,羅桌英……
即便職級稍有差異,然事急從權,戰時任命豈能拘泥於常理?
一紙委任狀,一柄“尚方寶劍”足矣。
這些久經戰陣的一線指揮官,哪一個不比一位久疏戰陣的“寓公”更能震懾住孫元量、宋希廉、貴永輕這些驕兵悍將?更能有效整合各方力量?
經過縝密的分析與權衡,陳軒認為,張發魁將軍或許是此刻最合適的人選。
在中國近現代史的波瀾壯闊中,張發魁將軍以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和獨特的人格魅力留下了深刻印記。
他並非簡單的武夫,其軍事思想融彙中西,既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士兵訓練與士氣,也極其看重情報工作在現代化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
淞滬會戰期間,張發魁臨危受命,出任右翼軍總司令,鎮守浦東。
他指揮若定,多次擊退日軍進攻,甚至組織炮擊了日軍旗艦“出雲號”,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在戰局最危急時刻,他喊出的“儘最後一分力,流最後一滴血”的口號,曾激勵無數將士浴血奮戰。
更重要的是,相較於黨內許多對紅黨抱有極深成見甚至積極迫害的同僚,張發魁的態度更為開明和中立,其考量更多是基於民族大義與國家利益,而非狹隘的黨派之爭。
這是一位真正心懷家國、具備戰略眼光的將領。
“就是他了。”
陳軒目光銳利,心中已然定計。
彆天神幻術卡的倒計時仍在無情跳動,他必須立刻行動,找到張發魁將軍,在這最後的窗口期內,為絕望的南京,扭轉那看似注定的命運齒輪。
喜歡用忍術搞諜戰,過分了吧請大家收藏:()用忍術搞諜戰,過分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