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氛,劍拔弩張。
史可法瞪著眼睛,音量提高八度。
“老夫在朝數十載,和韃子打了半輩子交道!他們是狼!餓狼!”
“冀北不定,京師便是無牆之城,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將不國,何談民生?”
李岩毫不退讓,依然堅持先收豫中。
“史大人,餓狼固然可怕,但餓死的,終究是餓死的!”
“我軍初定齊魯,看似兵強馬壯,實則根基未穩,糧草全靠漕運和墨商支撐!”
“若是不能拿下豫中,我等糧草兵源皆受製於人,就算守住了冀北,拿什麼去和韃子耗?”
“一座死城,守的再好,屆時民心一失,不等韃子來攻,我等不攻自破!”
李岩的話,字字有理,他不是不擔心滿清,而是他想的更遠。
戰爭,打的不僅僅是兵馬,更是國力,是錢,是糧!
沒有堅強的後盾,所謂的抗清,不過是一句空話!
史可法想要反駁,卻發現李岩說的不無道理。
若是無糧,這仗,怎麼打?
可冀北的安危,也是他心中的一根刺。
一時間,議事廳內陷入了沉默。
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戰略思想碰撞。
史可法的想法,是傳統的大明文臣武將。
他與滿清交戰數十年,對這支關外的虎狼之師,有著刻骨銘心的恐懼和警惕。
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京師的安全更重要。
冀北,是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盾若不存,一切都是空談。
而李岩,是農民起義出身,見過太多流民因饑餓而揭竿而起。
也看到過一個政權因喪失民心而土崩瓦解。
他更在乎民生和民心的重要性。
豫中,是天下之中,戰略樞紐,承東啟西,連南貫北。
向南,可以俯視南明控製的江淮地區,向北,可以為對抗滿清提供戰略支持,向東,和齊魯之地連成一片,形成威固的防線,向西,可以威懾退守陝西的李自成殘部。
拿下豫中,是以攻為守的進取之策。
陳墨歎了口氣,打破沉默。
他理解史可法的擔憂,也明白李岩的遠見。
若是換成彆人,此刻恐怕已經一個頭兩個大,可陳墨卻是無比的冷靜。
係統升級需要豫中,現實的威脅,來自冀北。
“二位,都先請坐吧……”
史可法和李岩對視一眼,各自後退一步,重新坐回了座位。
“二位的顧慮,我都明白!”
“史大人擔心京畿安危,此乃老成謀國之言,李先生著眼錢糧根本,亦是深謀遠慮。”
他先是分彆肯定了兩人的觀點,讓兩人緊繃的神經放鬆了不少。
“既然冀北是盾,豫中是劍,那我等為何不一手持劍,一手持盾呢?”
兩人聞言,同時抬頭,眼中露出一絲震驚和不解。
目前兵力有限,怎麼還能雙線作戰?
他看向史可法,眼中閃著精光。
“史大人,豫中境內,不乏忠義之士,他們不缺抗爭的勇氣,而是缺一個名正言順的旗幟!”
“隻要您以閣老的身份,暗中聯絡豫中各地的鄉紳、義士,讓他們知道,王師不日將至,讓他們暗中繼續力量,擾亂滿清和地方亂匪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