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重八你就彆操心了,孩子們把事兒辦得挺好。咱們還是聽高熾說說到了北京的新鮮事吧。”
朱棣“爸爸,您又不是一個人在南京,不是還有媽媽和大哥嘛,對了,還有孫中山先生也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允炆“唯獨就是我不在。”
朱高煦“誰叫你放火自焚啊。”
朱棣“準確來說,允炆侄兒到底去哪兒了都不知道,這也不能怪我嘛。”
秦良玉“咱們繼續聽吧。”
朱高熾“從1422年,永樂二十年三月到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七月我爸爸在榆木川駕崩期間,前麵監國七個月,後麵兩次四個月。”
朱厚照“這監國跟打卡上班似的,剛到北京還沒焐熱椅子,又得上崗了?太子爺這出勤率,比我上朝都高!”
朱厚熜“堂兄你少貧,這叫關鍵時刻不掉鏈子。成祖爺晚年總親征,太子爺監國就是‘戰時總理’,國家機器離了他轉不動。”
朱高煦“什麼總理?我看就是個看家的!有本事跟我一樣跟著爸爸去前線砍蒙古人啊,天天在後方磨墨,算什麼本事?”
徐達“漢王你這話又糙了!當年我在前線打仗,最盼的就是後方有個能看家的。要是後方亂成一鍋粥,前線將士能安心拚殺?高熾這是在後方給你搭戲台呢,你還嫌戲台不夠大?”
楊士奇“1422年那次監國,蒙古部落蠢蠢欲動,太子爺一邊調兵增援邊防,一邊安撫京城百姓,還下旨‘凡出征將士家屬,每月多給兩石米’,將士們在前線聽說了,打仗都更有勁了。”
楊榮“我跟著皇上在榆木川時候,最後那幾個月,軍糧快見底了,全靠太子爺從北京調糧過來,那調度速度,比驛站的快馬還及時。皇上當時就說‘高熾辦事,朕放心’”
楊溥“最險的是1424年那次,有官員想趁皇上不在,攛掇著加征賦稅,太子爺直接把奏折摔了,說百姓剛緩過勁來,誰敢加稅,先摘了他的烏紗帽——那股子硬氣,跟太祖爺似的!”
朱祁鎮“真摔奏折啊!太子爺這是被逼急了?不過該硬氣就得硬氣,不然真被那些官員忽悠了!”
朱祁鈺“哥你總算說句像樣的。太子爺這是外柔內剛,平時看著溫和,真遇到事比誰都果斷。換作是你,怕是又被大臣們繞進去了。”
秦良玉“景泰皇上說得是。監國到這份上,早就不是簡單處理政務了,得有定海神針的本事。太子爺這幾次監國,每次都能穩住大局,比城牆還靠譜。”
戚繼光“這就跟守城似的,敵人越是猛攻,守城的越得沉住氣。太子爺就是那最穩的城門校尉,任你外麵風風雨雨,城門始終牢牢關著。”
海瑞“危難之際見真章。太子爺數次監國,於亂世中守常道,於紛擾中定民心,此乃真君王氣度。後世當效之。”
朱由檢“那是不是到登基了?”
朱高熾“沒錯,不過,麻煩秦良玉將軍。”
秦良玉“不麻煩。”
朱元璋“我同意讓秦將軍休息一下,大家換著來,誰先來?”
朱厚照“我來!”
朱高煦“我,一定是我!”
朱厚照“漢王你哪裡涼快哪裡待著去,這兒是帝王群,你隻是藩王,帝王優先!”
秦良玉“我之前用方言,你們也用方言,這樣有特色。”
朱高煦“讓正德來吧。”
朱棣“這可不像你啊,慫了?”
朱高煦“爸爸,我不是慫,而是謙讓,何況我是藩王。”
朱瞻基“今兒太陽打西邊出來了。”oredetais,peasestaytunedforthenextchapter”欲知更多詳情,敬請關注下一章節。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