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8)_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07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8)

第107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8)(1 / 2)

群聊名稱大明朱家奇葩群(30)

朱厚照“最近太祖爺咋沒冒泡啊?”

朱厚熜“咋了,堂兄皮癢想挨訓?太祖爺不在多好,要是實在不自在,去南宮樹上撓撓癢唄。”

朱祁鎮“不用去了,那些樹早被我弟砍了。”

朱由校“要去就去煤山,順道瞅瞅我弟弟。”

朱由檢“皇兄,你禮貌嗎?”

朱元璋“咋的,我就想靜靜看你們聊,還非得冒泡?”

馬秀英“重八,誰是靜靜?”

朱元璋“妹子,你說啥呢?我眼裡隻有你,哪有啥靜靜。”

朱厚照“哦喲~”

秦良玉“哦喲~咱們還是聽洪熙皇上講故事吧。”

朱棣“1417年,永樂十五年三月,我第三次去北京巡幸,讓高熾監國,命尚書蹇義、諭德楊士奇、侍讀兼讚善梁潛輔佐皇太子監國。

因為北京宮殿基本修好了,我到北京後就沒再回南京,還決定從1421年,也就是永樂十九年起,改北京為京師。”

朱厚照“這是要把辦公點徹底挪北方啊?跟我把豹房當辦公廳似的,太祖爺當年定都南京,成祖爺這是要搞‘南北雙總部’”

朱厚熜“堂兄你那叫不務正業,成祖爺這是戰略遷都。北京地勢險要,守著北方門戶,比南京偏安一隅強多了——不過話說回來,遷都工程怕是比我煉丹燒的煤還多吧?”

朱高熾“光籌備遷都物資就忙壞了。南方的木料、石料往北京運,沿途驛站天天跟快遞中轉站似的,我得盯著彆出亂子,還得安撫轉運的百姓,累得我那陣子胖了好幾斤——哦不,是更穩重了。”

楊士奇“太子爺這‘穩重’來得不容易。當時有官員為了趕工期,強征民夫,太子爺知道了,當即把那官員貶了,還下旨‘凡征調民力,必給足工錢,不許克扣’,老百姓都稱他‘活菩薩’”

楊榮“我那會兒跟著皇上在北京,天天收到太子爺的奏報,大到糧食調度,小到驛站馬料,寫得清清楚楚,比我記的戰報還詳細。皇上邊看邊點頭,說高熾把家守得比鐵桶還牢。”

楊溥“最絕的是處理南北官員的矛盾。南京的老臣覺得遷都冷落了他們,北京的新臣又有點飄,太子爺特意下了道令,說無論南北,都是大明官,誰辦實事給誰升職。一下子就把心氣兒捋順了。”

朱高熾“1420年,永樂十八年十二月,爸爸把我和群臣都遷到北京。這次監國時間長達三年又十個月。”

朱元璋“遷都了吧,這下南京就剩我一個老人了吧。”

朱厚照“太祖爺您可彆孤單,回頭我把南京的戲台班子挪到北京給您搭台,保證比豹房的還熱鬨!”

朱厚熜“堂兄你少添亂,太祖爺是念舊。不過話說回來,這三年十個月的監國,比前兩次加起來還長,太子爺怕是把南京的每塊磚都摸熟了吧?”

朱高熾“差不多,連哪個驛站的馬最能跑都門兒清。最後遷京時,光整理監國檔案就裝了幾十車,跟搬家似的,累得我那陣子見了馬車就犯怵。”

楊士奇“太子爺這是把南京的家底都摸清了。遷京前,他特意讓人盤點南京的國庫,連庫房角落的幾匹舊布都登記在冊,皇上看了清單,說比戶部尚書記得還清楚。”

徐達“這才叫當家本事!當年我守北平,庫房裡有多少糧草、多少兵器,閉著眼都能數出來。”

朱高煦“徐將軍您可彆往他臉上貼金,他那是閒的!換作是我,早帶著兵護送遷都隊伍了,哪用得著天天扒拉賬本?”

朱棣“高煦你懂什麼!遷都是百年大計,糧草、物資、人員調度,哪一樣出岔子都不行。你大哥把這些理順了,比你打十場勝仗都管用!”

秦良玉“永樂皇上說得是。就跟大軍出征前的準備似的,糧草備不齊,兵甲不趁手,仗沒法打。太子爺這三年多的監國,就是給遷都這場‘大戰’備足了彈藥。”

朱祁鎮“哈哈哈哈,彈藥!太子爺這是把自己活成了‘移動糧倉’啊!不過話說回來,遷到北京後,是不是就不用監國了?”

朱祁鈺“哥你想啥呢,成祖爺在北京當‘大老板’,太子爺說不定還得管南京的“分公司”呢。”

海瑞“遷都之舉,利在千秋。太子爺監國期間,弊絕風清,民安其業,實為遷都之穩固根基。此等功績,當記於史冊。”

朱高熾“歇啥呀,剛到北京,宮裡的事兒、朝堂的事兒堆成山,還得適應北方的氣候,頭幾個月天天流鼻血——還好有我媽給我燉的補品。”

朱元璋“行了行了,遷都就遷都,彆總說吃的。南京留著也挺好,以後我想回娘家(鳳陽),還能在南京歇腳。”


最新小说: 快穿:從重生末世求生開始 世界569:我帶人類絕處逢生 重生之逆世星途 足球:全能型後腰,殺穿英超? 開局托孤,我帶雙諸葛躺平複漢 重生八三拒接班:扛槍獵熊震林場 獨斷諸天 全民覺醒,隻有我覺醒了嘴炮 美女村官醉酒試探,我將計就計 聊齋劍神:開局手撕畫皮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