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10)_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09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10)

第109集 仁宣之治:洪熙皇帝(10)(2 / 2)

秦良玉“兩位皇上說得都有道理。北京是國防前線,南京是經濟中心,就跟打仗時的前線和後方似的,得看啥時候該守哪頭。洪熙皇上這是想先把後方穩住。”

戚繼光“這就跟海防似的,不能隻盯著一個港口。南京和北京各有各的用處,關鍵是彆把百姓累垮了——不然沒人交稅,倆都城都白搭。”

海瑞“遷都當以民力為根本。洪熙皇上體恤民情,想減輕東南的負擔,這份心意可嘉。但天子守國門也是立國的根基,得兼顧啊。”

朱高熾“當時都派人去南京修宮殿了,誰知道……(歎氣表情包)”

仁孝皇後徐氏“兒啊,彆歎氣了,你也是為了百姓。你爸那邊我去說,他就是嘴硬心軟。”

馬秀英“兒媳說得對。重八當年定都南京,後來棣兒遷北京,都是為了朱家江山,高熾遷回也是,沒啥對不對的。”

朱元璋“行了行了,吵啥!遷就遷了,總比某些人瞎折騰強!”

朱厚照“……太祖爺,我又沒說話!對了洪熙爺,最後遷成了嗎?是不是跟我南巡似的,半路被叫停了。”

秦良玉“插播一條信息,作者大大本想到這兒結束,但還是一次性說了,朱高熾洪熙皇上請繼續。”

朱高熾“1425年,洪熙元年四月十六日,我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門為行在。半個月後,我派我兒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去拜謁爺爺的皇陵,並留在那裡負責。

儘管南京地區有地震報告,但我返回和朝廷南遷的事勢在必行。然而,我在實施這一行動前……駕崩了。”

朱瞻基“對於遷回南京,我登基後沒參與這計劃,我和爺爺更親近,對偏向北方的政策沒那麼反感。北京依然是京師,南京又成了輔助性的都城。”

朱厚照“啊?這就駕崩了?剛把遷都計劃提上日程就……跟我看的話本裡主角剛要放大招就掉線了似的!”

朱厚熜“堂兄你彆瞎說。洪熙爺在位雖然短,但乾的都是實在事,比我煉丹練到一半熄火強多了——不過遷都這事兒,確實跟燒到一半的丹爐似的,可惜了。”

朱高煦“哼,還好沒遷成!不然我爸的心血全白費了!大哥這身子骨也是,乾不了幾天就歇菜,還不如我來。”

朱棣“高煦你閉嘴!你大哥在位十個月,比你折騰十年乾的實事都多!遷都沒成怎麼了?至少他讓百姓喘了口氣!”

楊士奇“皇上駕崩那天,夏原吉抱著遺詔哭,說還有好多利民政策沒推呢。當時南京宮殿都快修好了,就差最後一步……歎氣表情包)”

楊榮“太子爺在南京接到消息,連夜往回趕,一路上都沒合眼。他跟我們說,爸的心思我懂,但北方邊防不能鬆,這才把都城定回北京。”

朱祁鎮“哎,爺爺這是壯誌未酬啊!就跟我當年想再親征一回沒機會了似的。”

朱祁鈺“哥你彆總往自己身上套。爺爺雖然在位短,但留下的改革都穩住了,這就夠了。總比某些人在位久卻瞎折騰強。”

秦良玉“景泰皇上說得是。洪熙皇上就像春天的雨,下得不長,但把地裡的莊稼都澆活了。後麵宣德皇上接著乾,才有了仁宣之治不是?”

戚繼光“這就跟打仗似的,前鋒衝得猛,後麵得有人跟上。洪熙皇上開了個好頭,宣德皇上接住了,這才沒讓改革半途而廢。”

海瑞“洪熙皇上在位雖短,但其仁德之舉、改革之誌,足以彪炳史冊。所謂‘政不在多,在於精,在位不在久,在於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朱由校“就跟我做了個精美的榫卯,還沒來得及安上去就……惋惜表情包)不過宣德皇上能接著用,也算沒白做。”

朱由檢“皇兄這比喻讓人難受。有時候真覺得,好皇帝怎麼都這麼短壽……”

朱瞻基“爸走後,我看著他沒批完的奏折,上麵還寫著‘南京水利要抓緊’,當時就想,不管都城在哪,把他的愛民心思傳下去就行。”

馬秀英“瞻基說得對。你爸要是知道你把國家治理得好好的,肯定高興。”

朱元璋“嗯,父子倆接力乾,這才像話。比某些人單打獨鬥強。”

朱棣“……爸,我當年也沒單打獨鬥啊!”

朱厚照“得得得,彆吵了!反正最後北京還是京師,南京當陪都,也算兩全其美。就是洪熙爺這遷都計劃,成了大明版‘未完成的拚圖’了!”

朱高熾“好了,明天說我駕崩原因吧,有勞秦良玉將軍了。”

秦良玉“洪熙皇上不客氣。”

“啪!”

朱高煦“預知後事咋樣,得瞧下一章!”

朱元璋“你不會說個‘請’字嗎?以後你彆來了,換人。”

朱高煦“太祖爺,我好歹是漢王啊……得,不說了,明天繼續,聽聽我大哥駕崩原因,告辭。”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西安西安古城密檔 重生在1995,地球儀變異了 我的異界後援團 兩次啟靈失敗?那是你沒見識! 清冷聖女:修真界高懸於天的聖光 開局退婚的我,終究還是無敵了 男人被甩自述:背水一戰 混沌龍血:廢柴少主的逆襲 萬人嫌每天都在純愛文裡艱難求生 權力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