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謔!小時候就開始‘農村實踐課’?比我小時候上的太傅課接地氣多了!早知道我也跟農民伯伯學學,說不定還能發明個新玩物搓手表情包)”
朱厚熜“堂兄你就知道玩。成祖爺這是讓宣德爺打小就懂民以食為天。”
朱祁鎮“留守北京?爸你四歲就當‘京城總代理’了?比我當年親征時還小!我那會兒要是有這曆練,估計也不會被忽悠歎氣)”
朱祁鈺“哥你就彆對比了。成祖爺這是給爸爸開‘帝王速成班’,從種田到守城全學,比你光聽王振瞎掰強百倍。”
楊榮“皇太孫冊立那天,永樂皇上親自給他戴冠,還說這頂帽子不好戴,得記著百姓的飯碗。小殿下當時雖然小,卻聽得筆直,那模樣,跟小大人似的。”
楊士奇“跟著永樂皇上北征時更逗,小殿下見士兵紮營,就蹲旁邊看,還問,這帳篷漏風不?冬天冷咋辦?永樂皇上聽了直樂,說這孫兒比他爹懂軍務。”
秦良玉“從小就懂體察民情,難怪後來能把仁宣之治續上。這就跟帶兵似的,得知道士兵冷暖,才能軍心所向。”
徐達“女婿這教育方式對路!光讀書不行,得接地氣。當年我教兒子練刀,也得先讓他知道刀能砍柴也能殺敵——小殿下這是把江山倆字往實裡學。”
戚繼光“這叫沉浸式培養!從農家到軍營全體驗,比我給士兵講兵法管用。宣德皇上後來能平衡文武,估計打小就見識過兩邊的難處。”
海瑞“知稼穡之苦,明守土之責,這是君主的根基。宣德皇上自幼所受的教誨,實在是後世的典範,遠超那些隻知在深宮裡享樂的人。”
朱棣“那是!我的孫兒,能讓他跟溫室花朵似的?就得經風雨!當年他跟我在沙漠裡吃乾糧,眉頭都不皺一下,比他爸強。”
朱高熾“……爸,我那是體格子不允許!不過瞻基這小子確實隨你,打小就精力旺盛,跟小馬達似的。”
朱厚照“看來宣德爺是全能型選手!上能跟成祖爺出征,下能看農民種地,比我這隻會玩的強多了。”
朱瞻基“1414年,永樂十二年,我跟隨爺爺二征漠北。李謙鼓動我追擊九龍口,結果遭到瓦剌騎兵圍攻,情況危急。
幸虧爺爺派來的騎兵及時救援,才得以脫險。爺爺還曾經命學士胡廣等人到漠北軍中給我講論經史。
我爸爸一直受健康不佳的困擾,而我則長得健壯,生氣勃勃。我除了和爺爺關係密切外,還深深敬慕爸爸,常常保護爸爸,讓他免遭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擊。這一切引起了其他幾個叔父的警覺。”
朱厚照“好家夥!十歲就上戰場還遇埋伏?李謙這貨怕不是敵軍派來的臥底吧?還好成祖爺援軍到得快,不然宣德爺這主角光環差點被掐滅。”
朱厚熜“成祖爺就是要讓宣德爺知道戰場險惡,比我煉丹時看的《丹經》裡的風險提示管用多了——不過漠北講經史,不怕風把書吹跑?”
朱高煦“哼,要不是我爸援軍到得快,侄兒他早成瓦剌的下酒菜了!還保護他爸?我看是他自己需要保護吧撇嘴表情包)”
朱棣“高煦你閉嘴!當時是誰嚇得躲在帳篷裡不敢出來?瞻基十歲敢追敵,比你當年強十倍!”
楊榮“當時我就在軍中,看見小殿下被圍時,手裡還攥著胡廣大人剛講的《孫子兵法》,硬是沒哭,那股勁兒,跟永樂皇上年輕時一個樣。”
楊士奇“更難得的是,小殿下回來後第一時間去看太子爺,說爸你放心,我沒事。那會兒漢王、趙王總找太子爺麻煩,小殿下就跟個小護衛似的,天天跟著太子爺,誰懟他爸他就懟回去。”
朱祁鎮“爸這是從小就當爺爺的‘擋箭牌’!比我當年被王振護著強多了,至少爸爸是主動護人。”
朱祁鈺“哥你總算說對一次。爸這叫護爹狂魔上線,既討好了爺爺,又護住了爸爸,情商比你當年高十倍——換作是你,怕是早被叔叔們繞進去了。”
秦良玉“戰場曆險還不忘護爹,可見宣德皇上不僅膽子大,還重親情。這種人當皇帝,既鎮得住場麵,又容得下家人,難得!”
徐達“這就跟我護著大哥似的,戰場上能拚命,朝堂上能護短。小瞻基這是打小就練就文武雙護技能,比某些隻會窩裡鬥的強。”
戚繼光“十歲追敵遇埋伏還能穩住,這心理素質!換作我手下的新兵,早嚇癱了。”
朱瞻基“當時就想著,爺爺教我要勇敢,爸爸教我要仁厚,倆叔叔總搗亂,我不護著爸,誰護著?再說了,跟爺爺在漠北吃沙子,比聽他們吵架有意思多了。”
朱高熾“這孩子……當年要不是他護著,我被二弟三弟氣出的病,怕是早扛不住了。”
朱厚照“得得得,又開始煽情了!宣德爺,那後來呢!”
朱瞻基“後來,你找劉若英啊,好了今天到點了,有勞秦良玉將軍了。”
秦良玉“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沒忍住。”
秦良玉“朱瞻基宣德皇上不客氣,你們真是父子搭檔,都客客氣氣的。”
“啪!”
朱元璋“預知後續咋樣子,就繼續關注下一章哦~”
朱高煦“這次換太祖爺了!”
朱元璋“古文。”
朱高煦“……”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