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良玉“這才叫君臣同心!文臣不瞎嗶嗶,武將不瞎折騰,地方官辦實事,百姓能不安居樂業?比後來黨爭不斷強多了。”
徐達“當年我跟大哥打天下,就盼著有這麼一天!文武將相一條心,比啥神兵利器都厲害——瞻基這組隊能力,比我當年排兵布陣還牛。”
戚繼光“這盛世就跟強軍似的,得有好將官帶好兵。宣德皇上這朝上下一心,經濟想不發展都難——可惜後來這陣容散了。”
海瑞“政在得人,仁宣之治,實賴於此。宣德皇上知人善任,不疑不猜,此乃盛世根基,後世當效之。”
朱元璋“總算乾了點像樣的事!比你那幾個不著調的後代強。不過彆驕傲,守江山比打江山難!”
朱棣“我的孫子,眼光能差?三楊是我留給瞻基好聖孫的,沒白費我的苦心!”
朱瞻基“都是大家齊心協力,我也就是搭個台子。爺爺打下的底子,爸爸鋪的路,我不過是接著走罷了——再說了,有這麼多能人幫襯,想不盛世都難。”
朱厚照“得得得,又開始商業互吹了!宣德爺,這盛世能維持多久啊?後來沒出啥幺蛾子吧?”
朱祁鎮“1435年,宣德十年正月,爸爸病重不能上朝,命群臣在文華殿拜謁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我。
同月,爸爸在乾清宮駕崩了。遺詔說國家重務都由母親皇太後張氏處置。當時外麵傳言,母親想立襄王為新帝。
母親立即在乾清宮召見閣臣楊士奇、楊榮等人,宣布我為新皇帝。楊士奇等人都呼萬歲,母親想立襄王的傳言才平息下去。
十一日修建宣德帝陵。二十五日,給爸爸上諡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廟號宣宗。”
朱厚照“剛誇完盛世就來這出?太後想立襄王?這劇情比我看的話本還刺激,幸好楊士奇他們穩住,不然英宗爺你這皇位懸了!”
朱厚熜“太後當機立斷召見閣臣,這叫快刀斬亂麻,比我當年對付‘大禮議’那幫人果斷——不過外麵傳這種話,怕是有人想搞事。”
朱高煦“我就說吧,帝王家哪有什麼安穩日子!要換作是我,早帶兵把造謠的揪出來。”
楊榮“當時太後召見我們時,手裡還攥著先帝遺詔,指著太子說,這是先帝選定的。那氣場,比成祖爺當年訓話還鎮得住場。我們當場叩拜,謠言第二天就消了。”
楊士奇“多虧太後英明,要是拖上幾天,指不定出什麼亂子。先帝沒看錯人,太後這定海神針的本事,比某些隻會哭哭啼啼的後妃強百倍。”
朱祁鎮“我當時才九歲,啥都不懂,就記得母親抱著我說,彆怕,有媽在。後來才知道,那幾天宮裡的侍衛都加了三倍。”
朱祁鈺“哥你是真幸運。換作是我,怕是沒這好運氣——不過太後這操作,確實給你鋪了路,比我後來那處境強。”
秦良玉“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後和閣臣這波配合,堪稱教科書級維穩。要是稍有猶豫,仁宣之治的底子可能就動搖了。”
徐達“這就跟打仗時主帥陣亡,副將立馬接旗一樣,得快、準、狠!太後和三楊這反應,夠格當三軍統帥。”
戚繼光“謠言這東西,比倭寇還難纏,傳得快,破壞力大。太後直接亮明態度,就跟我在邊關殺一儆百似的,管用!”
海瑞“太後以一言定社稷,閣臣以一拜安群情,此皆忠君體國之舉。先帝有知,當感欣慰。”
朱元璋“總算沒出大亂子!女人家能有這見識,不容易。不過朱祁鎮你記住,這皇位不是撿來的,得好好乾,彆辜負了你爸和你媽。”
朱棣“好聖孫的眼光沒錯,選的太後和輔臣都靠譜。祁鎮,學著點,彆光記著玩!”
秦良玉“對了,鄭和不是進來了嗎?啥時候讓他說說話呀?”
朱瞻基“我已駕崩,在聽我兒祁鎮故事之前,也就是明天,讓他說說下西洋故事吧。”
秦良玉“好嘞。”
朱瞻基“有勞秦將軍啦。”
秦良玉“宣德皇上不客氣。”
“啪!”
秦良玉“要曉得後續啷個樣,就請繼續關注下一章囉。”
喜歡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請大家收藏:()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