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明英宗朱祁鎮(2)_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 > 第118章 明英宗朱祁鎮(2)

第118章 明英宗朱祁鎮(2)(1 / 2)

群聊名稱大明朱家奇葩群(31)

朱棣“鄭和你就待在群裡吧,能插上話就插兩句。”

鄭和“好的皇上。”

秦良玉“咱們還是讓英宗皇上接著說,彆瞎打岔打擾太祖爺,不然老人家該血壓飆升了。”

馬秀英“還是良玉妹子考慮周全。”

朱祁鈺“奶奶張氏地位尊崇,卻從不重用自家人,連外戚想沾點國事的邊都門兒沒有。還三天兩頭把王振叫過去訓話,把那小子拿捏得死死的。

在她掌權時,王振根本不敢作妖。那會兒王振還算收斂,也能看出奶奶眼光多毒。她專信成祖爺那輩留下的老臣,尤其是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位,史稱‘三楊’。

這三位在閣裡當差時,邊防穩當、吏治清明、經濟也往上走,大明那會兒真是兵強馬壯。明人焦竑(hong,同“紅”音)在《玉堂叢語》裡說,正統年間,文貞楊士奇)叫西楊,文敏楊榮)叫東楊,是按住處分的。文定楊溥)因為老家是南郡,大家就叫他南楊。

西楊有宰相的才能,東楊有宰相的功業,南楊有宰相的氣度。所以說咱大明朝的賢相,必提三楊。”

朱厚照“奶奶簡直是‘大明第一防火牆’啊!防外戚、懟王振、護三楊,比我那老媽管我還嚴,靠譜!”

朱厚熜“堂兄你少瞎認親戚,這是人家奶奶不是你奶奶。這叫治家治國一把抓,太皇太後門兒清,知道外戚乾政是禍根,王振這種太監得天天敲警鐘,比我那幾個外戚強多了。三楊這鐵三角,放現在就是頂流治國天團。”

楊士奇“太皇太後總說‘你們仨彆吵,有事好好商量’。我們仨還真吵過。比如討論北邊邊防,東楊主張打,我主張守,南楊就在中間調和,最後總能擰成一股繩。”

楊榮“有回王振想給他侄子謀個官,剛露個苗頭,太皇太後就把他叫過去,指著太祖爺‘內臣不得乾政’的鐵牌罵了半個時辰,嚇得他仨月沒敢抬頭偷笑)。”

徐達“當年我就跟大哥說,治天下得靠能臣抱團,三楊這配置,有謀有斷有度量,跟我當年帶的淮西弟兄似的,靠譜!”

秦良玉“最難得是不任人唯親,外戚想沾光?門兒都沒有!王振想作妖?摁住了罵!這種格局,比後來某些宮裡的女人強百倍。”

朱祁鎮“奶奶對王振是真嚴,有回我想給王振賞點東西,奶奶都盯著問‘他立啥功了?’後來她走了,王振才敢慢慢抬頭……”

海瑞“太皇太後抑外戚、製宦官、任賢相,實乃女中堯舜。正統初年之治,不是英宗皇上一個人的功勞,實在是靠這幾人同心協力。”

朱元璋“總算沒給咱朱家丟人!女人家能有這見識,不容易。就是可惜,好景不長……”

朱祁鈺“正統初年,奶奶與三楊治國有道,咱大明頗有一番欣欣向榮樣子。然而好景不長,1440年,正統五年,楊榮去世,1443年,正統八年,太皇太後張氏駕崩,1444年,正統九年,楊士奇去世,1446年,正統十一年,楊溥去世。”

朱祁鈺“隨著三楊去世,奶奶太皇太後張氏駕崩,一直以來被哥寵信的宦官王振開始嶄露頭角,興風作浪。

正統朝的政治開始走下坡路。不過那會兒,哥從少年天子長成熱血青年,還挺有安邦定國的雄心壯誌,在位初期也算勵精圖治。”

秦良玉“喲,沒想到你還幫你哥說話啊。”

朱祁鈺“畢竟沒人幫他說,何況我們是親兄弟,該說還是得說。”

朱厚照“哎哎哎,這劇情咋跟坐過山車似的?剛誇完欣欣向榮,轉頭就開始‘人才凋零’套餐了?三楊加太皇太後,說沒就沒,王振這是等了多少年才熬出頭。”

朱厚熜“這就叫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能鎮住場子的人一走,妖魔鬼怪就該蹦躂。英宗爺那會兒年輕氣盛,怕是覺得自己能搞定一切吧?”

朱高煦“我就說嘛,太監這玩意兒不能寵!”

楊溥“我走之前,拉著皇上的手說‘王振不可信,邊防不可鬆’。可惜啊……那會兒皇上眼裡,王振比誰都貼心。”

朱祁鎮“那時候年輕,覺得王振陪我長大,跟我最親,大臣們總跟我講大道理,聽著就煩……現在想想,真是腸子都悔青了。”

朱祁鈺“哥你總算承認了。那時候你天天跟王振琢磨著怎麼大展拳腳,覺得三楊他們太保守——結果呢?”


最新小说: 奪回家產,資本家大小姐下鄉邊疆 死亡遊戲:失敗者的逆襲 大魏風雲之千秋帝業 七零下鄉知青挖我前任牆角 快穿:反派都得給我跪著叫爸爸 在彈道儘頭吻你 惟見南星 讀動物心聲的小師妹,竟是沈家真千金 逆蝶緬北囚籠 穿書星際,炮灰竟是SSS級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