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鋒刃拓土_逃荒是不可能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5章 鋒刃拓土(1 / 1)

恒河平原的烈日像一團火球,炙烤著乾裂的土地。成千上萬的印度俘虜被鐵鏈鎖在一起,在秦軍士兵的監押下,揮舞著鋤頭開鑿山路。他們大多是曾經的刹帝利武士,如今卻成了最卑微的苦役,身上的紗麗被汗水浸透,腳下的草鞋磨穿了底,稍有懈怠,就會迎來監工的皮鞭。

“快點!再慢就把你們扔去喂鱷魚!”一個來自關中的士兵用生硬的梵語嗬斥著,皮鞭在空中劃出一道殘影,抽在一個掉隊的俘虜背上。那俘虜慘叫一聲,卻不敢停下,隻能咬著牙,拖著沉重的鐵鏈向前挪動。

這支龐大的勞役隊伍,是王賁平定恒河流域後留下的“傑作”。李硯的旨意很明確:“印度土著,或殺或役,務要蕩清舊俗,為大秦子民騰出沃土。”王賁選擇了後者——與其單純殺戮,不如讓他們為大秦修路,既能消耗多餘人口,又能打通從印度到雲南的通道,一舉兩得。

“將軍,這段山路太陡,俘虜們已經累死了一百多個。”副將捂著口鼻來報,空氣中彌漫著汗臭與屍臭混合的味道,令人作嘔。

王賁站在山巔,望著遠處蜿蜒的恒河,眉頭緊鎖。他並非嗜殺之人,但印度的氣候與習俗實在讓他厭惡——這裡的人寧願跪在神像前祈禱,也不願拿起鋤頭種地;明明有著肥沃的土地,卻年年鬨饑荒;種姓製度更是將人分成三六九等,底層百姓活得不如牲畜。

“累死了就拖去填溝,正好當路基。”王賁的聲音沒有一絲波瀾,“告訴監工,天黑前必須打通這段隘口,否則他們也彆想吃飯。”

他知道,李硯要的不僅是土地,更是一條能將印度的糧食、礦產源源不斷運往中原的通道。恒河流域的水稻一年三熟,鐵礦儲量比中原多三成,隻要路通了,這裡就會成為大秦最富庶的糧倉與工坊,足以支撐帝國未來百年的擴張。

為了趕工期,王賁采取了最嚴酷的手段:俘虜們每天隻能睡四個時辰,吃兩頓摻著沙子的米粥;反抗者直接砍頭,屍體掛在路邊示眾;連婦女和孩子都不能幸免,女人負責搬運土石,孩子則被派去撿拾柴草。

“大秦的將軍,我們願意皈依你們的神,求您給條活路!”一個婆羅門祭司匍匐在王賁麵前,捧著象征神聖的孔雀羽毛,聲音顫抖。

王賁一腳將羽毛踩在腳下,冷笑一聲:“我們的神,是糧食,是鐵器,是能讓百姓活下去的土地,不是你們這些泥塑木雕。想活命?就把路修好,否則,神也救不了你們。”

在這種高壓政策下,道路的修建速度快得驚人。短短半年,就從恒河中遊修到了印度與緬甸的邊境,離雲南隻剩下最後一段山路。沿途的驛站、糧倉、堡壘也隨之建起,秦軍的旗幟插遍了曾經的印度城邦。

那些累死、病死的俘虜,屍體被直接填入路基,上麵鋪上石板,成了道路的一部分。王賁對此毫無愧疚——在他看來,這些人活著也是浪費糧食,不如用這種方式,為大秦的擴張做最後一點“貢獻”。

消息傳到長安,李硯正在禦花園教孩子們辨認印度的水稻種子。聽到王賁的奏報,他隻是淡淡點了點頭,將一粒飽滿的稻種遞給李恒:“你看,這就是恒河的水稻,一年能收三季。等路修通了,這些種子就能運到中原,讓百姓們多收糧食。”

李恒捧著稻種,似懂非懂地問:“父皇,那些印度人……真的那麼懶嗎?”

“不是懶,是被愚昧的製度困住了。”李硯望著南方,語氣平靜,“他們的種姓製度,讓低種姓的人世代為奴,高種姓的人不勞而獲,這樣的國家,就算土地再肥沃,也強大不起來。我們去那裡,不僅是為了土地,也是為了打破這種製度。”

他沒有說出口的是,打破製度最好的方式,就是清除舊的“人”。印度的種姓製度已根深蒂固,想要徹底改變,光靠教化遠遠不夠,必須用鐵血手段清除那些既得利益者,再遷入大秦的百姓,才能真正將這片土地納入帝國的體係。

此時的印度,確實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王賁將那些曾經的高種姓貴族幾乎屠戮殆儘,剩下的低種姓百姓,則被編入戶籍,分給土地,教他們種植土豆、玉米。秦軍的士兵與隨軍遷徙的中原百姓,在恒河流域建立起新的村莊,用中原的方式耕種、生活。

“張大哥,這恒河的水真肥啊,種出來的玉米比中原的還大!”一個來自河南的移民,捧著沉甸甸的玉米棒,對身邊的士兵笑道。

士兵咧嘴一笑,露出兩排白牙:“那是!等路修通了,咱把糧食運回去,讓家裡人也嘗嘗鮮。對了,我昨天托人在俘虜裡挑了個印度婆娘,長得還行,就是黑了點,等秋收了就成親!”

這種“融合”正在恒河流域悄然發生。中原的移民帶來了先進的農具與技術,印度的低種姓百姓則熟悉當地的氣候與水土,兩者結合,讓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新出生的孩子,既有中原人的黃皮膚,也有印度人的卷發,他們從小就說中原話,認簡體字,早已把自己當成了大秦的子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那條用俘虜的屍骨鋪成的道路,也漸漸熱鬨起來。商隊從雲南出發,沿著道路進入印度,用絲綢、瓷器換取香料、寶石和糧食;秦軍的巡邏隊往來穿梭,保護商隊的安全;驛站裡,中原的酒肆與印度的茶館並排而立,夥計們用夾雜著梵語的中原話招呼客人。

“將軍,雲南傳來消息,陛下派了五千移民過來,還有百工營的工匠,說是要在恒河邊建一座鐵廠。”親兵來報。

王賁站在剛修好的道路儘頭,望著遠處連綿的群山,心中一陣振奮。鐵廠一旦建成,就能就近開采印度的鐵礦,為秦軍打造更多的武器、農具,恒河流域的地位將更加重要。

“告訴工匠們,要建就建最大的,用蒸汽動力,我要讓這裡的鐵器,比中原的還好!”王賁下令,“再派一隊人,去恒河下遊看看,那裡據說還有大片未開墾的土地,正好分給新來的移民。”

他知道,李硯的擴張計劃遠不止於此。印度隻是南方的一個支點,接下來,或許會是東南亞,甚至更遠的非洲。隻要大秦的軍隊夠強,國力夠盛,就沒有打不下來的土地。

這日,王賁收到了李硯的密旨,上麵隻有八個字:“趁勢南下,勿失良機。”

他將密旨燒為灰燼,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傳令兵很快帶著新的命令傳遍全軍:休整一月,準備進攻東南亞的扶南王國。

恒河平原的夕陽,將道路染成一片金黃。遠處的勞役隊伍還在忙碌,雖然俘虜越來越少,但道路卻在不斷延伸。王賁知道,這條用鮮血與屍骨鋪成的道路,終將成為大秦連接南北的大動脈,將帝國的影響力,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殺戮或許殘酷,但在這小冰河期的亂世中,唯有占據更多的沃土,才能讓大秦的子民活下去。李硯的決策,王賁的執行,或許不被後世理解,卻在為這個龐大的帝國,開辟著一條通往生存與強盛的道路。

而那些長眠在路基下的印度俘虜,終究成了大秦擴張史上,一道無人提及的注腳。

喜歡逃荒是不可能的請大家收藏:()逃荒是不可能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