熾熱的東非陽光,毫無遮攔地傾瀉在麻林地港口的黃土地上,空氣中彌漫著乾燥的塵土氣息、鹹腥的海風,以及一種與印度、南洋諸港迥異的、更加原始而粗獷的異域風情。大明船隊的到來,在這片相對陌生的土地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皮膚黝黑、卷發、身著簡單布片或獸皮的當地居民,用混合著好奇、敬畏,或許還有一絲警惕的目光,打量著這些來自遙遠東方的龐然大物和衣著華麗的人們。
在完成了與麻林地酋長初步的友好接觸和禮物交換後,鄭和與王景弘、馬歡等人正在港口附近的臨時營地內,聽取著幾位通過翻譯雇傭的當地向導,描述更內陸地區的地理與物產。
“……再往西南方向,穿過那片金合歡樹林和荊棘灌木地帶,是廣袤的稀樹草原,那裡生活著很多你們從未見過的巨獸。”一位年長的向導,臉上布滿深深的皺紋,比劃著說道,“有鼻子像巨蛇、長牙彎曲的巨獸,有身披條紋、跑得飛快的馬,還有……還有一種非常奇特、非常溫和的‘神獸’,它的脖子像棕櫚樹一樣高,能夠到樹頂最嫩的葉子,身上布滿美麗的網狀斑紋,性情溫和,步履優雅……”
馬歡飛快地記錄著,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他試圖用最準確的漢字來音譯或描述這些陌生的生物。王景弘則聽得嘖嘖稱奇,有些將信將疑:“脖子像樹一樣高?還能溫和?老丈,你莫不是拿我們尋開心吧?”
老向導見他們不信,有些著急,指天畫地地保證:“尊貴的老爺,我以祖先的魂靈起誓!絕無虛言!我們部落的獵人偶爾會在草原邊緣見到它們,從不輕易傷害,認為它們會帶來好運。我們稱之為‘基林’!”
“基林?”鄭和重複著這個發音,眉頭微蹙,似乎在記憶中搜尋著什麼。他自幼博覽群書,在宮內也見過不少奇珍異獸的圖錄和記載。突然,他眼神一凝,看向馬歡:“馬通事,你可還記得,《瑞應圖》與《爾雅翼》等古籍中,對‘麒麟’是如何描述的?”
馬歡略一思索,立刻回道:“回大人,據古籍所載,麒麟,麕身,牛尾,馬蹄,魚鱗皮,一角,角端有肉……性情溫和,不履生蟲,不折生草,行步中規,折旋中矩,遊必擇土,翔必後處,是仁獸也,聖王之嘉瑞也。其音中鐘呂,行中規矩……”他背誦著經典,但臉上也帶著疑惑,“隻是,這‘脖子極長’……似乎與古籍描述不甚相符。”
“或許,是記載有誤,或是地域不同,形態略有差異?”費信猜測道,“畢竟,若非親眼所見,誰又能想象世間真有脖頸如此修長之獸?”
鄭和沉吟片刻,眼中閃過一絲決斷:“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既然有此異獸傳聞,又與古籍祥瑞之名相合,我等豈能過寶山而空回?王將軍,你安排一隊精乾護衛,由這位老向導引路,我們親自去探看一番!切記,若遇此獸,絕不可輕易傷害,需以觀察為主!”
“得令!”王景弘立刻下去安排。
次日清晨,一支由五十名精銳士兵、幾位通事、畫師以及那名老向導組成的探險隊,離開了港口營地,向著內陸那片未知的稀樹草原進發。鄭和親自帶隊,王景弘不放心,也執意跟隨。
道路崎嶇,氣候炎熱。他們穿越了低矮的灌木叢,涉過了淺淺的溪流,逐漸深入那片廣袤而充滿生機的草原。成群的羚羊、角馬被他們的隊伍驚動,飛奔而去;巨大的鴕鳥邁著長腿,好奇地打量著這群不速之客;天空中,猛禽盤旋。這一切,都讓來自東方的客人們感到無比新奇。
“看!那邊!”老向導突然壓低聲音,激動地指向遠處一片金合歡樹林的邊緣。
所有人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瞬間,所有人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僵在了原地,瞳孔放大,嘴巴不自覺地微微張開。
就在大約一裡之外,幾棵高大的金合歡樹下,正悠然站立著三頭他們從未想象過的生物!
它們的身軀比駿馬還要高大健壯,覆蓋著黃褐色與白色相間的、極其規則的網狀斑紋,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最令人震驚的,是那修長到近乎誇張的脖頸,優雅地彎曲著,如同天鵝的頸項,卻又粗壯有力,高高地支撐著一顆相對較小、模樣清秀、頭頂著兩個覆蓋著皮膚和絨毛的、小巧玲瓏的骨質凸起的腦袋。它們正伸長著那不可思議的舌頭,靈巧地卷食著樹冠頂端的嫩葉,動作舒緩,神態安詳,仿佛來自另一個寧靜世界的使者。
“天……天哪……”王景弘這位見慣了風浪的將軍,此刻也失聲驚歎,揉了揉眼睛,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景象,“這……這世上竟真有如此奇特的生靈?!”
馬歡激動得手都有些發抖,他一邊飛快地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用炭筆勾勒著那生物的輪廓,一邊喃喃自語:“麕身?似馬非馬……牛尾?確是如此!馬蹄?看那蹄形……魚鱗皮?這斑紋……這斑紋雖非鱗片,卻規律如網,或可稱‘魚鱗紋’?一角?不,是兩肉角!性情溫和……看它們舉止,確是如此!是了!是了!雖有差異,但神韻契合!此必是麒麟!是聖人所言的仁獸麒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周圍的士兵們也發出陣陣壓抑不住的驚呼和議論聲,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兼具優雅、奇特與溫和特質的巨獸,一種混合著敬畏與好奇的情緒在隊伍中彌漫。
鄭和沒有說話,他靜靜地站在那裡,目光深邃地凝視著遠方那幾頭正在悠閒進食的“基林”。風吹動他官袍的衣角,他的心中卻掀起了波瀾。眼前的生物,與古籍中的描述雖有出入,但那份從容、溫和、不與世間萬物爭競的氣度,那份仿佛不屬於這個紛擾塵世的獨特神韻,與他心目中象征仁德、太平的“麒麟”形象,何其相似!
他想起離京前,陛下對祥瑞的期許,想起此行的使命不僅是通商貿易,更是“宣教化於四海,布仁德於八荒”。如果能將這異域的“仁獸”帶回中土,呈獻禦前,這豈不是上天對陛下德政、對此次遠航成功的最好嘉獎與印證?這活生生的祥瑞,比任何金銀珠寶都更能彰顯大明的威德遠播,更能激勵民心!
“大人,”王景弘湊近低聲問道,“此獸……果真就是麒麟嗎?我們該如何處置?”
鄭和緩緩收回目光,語氣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篤定:“無論其名是否為‘麒麟’,此獸形態奇異,性情溫順,步履安詳,實乃瑞獸之相。將其帶回大明,獻於陛下,正可彰顯我皇仁德感召天地,遠及重洋,乃國之祥瑞!”
他隨即下令:“所有人後退,保持距離,絕不可驚擾它們!馬歡,費信,你二人仔細觀察,詳細記錄其形態、習性、食性。畫師,務必將其形神精準繪下!王將軍,派人回去,速請麻林地酋長前來,我要與他商議,看能否通過友好方式,獲贈一兩頭此獸,並請教飼養、運輸之法!”
接下來的幾天,鄭和親自與麻林地的酋長進行了多次友好而懇切的會談。他展示了船隊帶來的精美絲綢、瓷器和各種珍奇貨物,表達了希望獲得這種被他們稱為“基林”的瑞獸,以呈獻給偉大的大明皇帝,並承諾這將加深兩地的友誼,帶來更多的貿易機會。
麻林地的酋長最初有些猶豫,畢竟這種動物在他們這裡雖然不算極其罕見,但捕捉和長途運輸活體也非易事。但在鄭和誠摯的態度和豐厚的禮物麵前,加之考慮到與如此強大船隊建立牢固關係的好處,最終同意了鄭和的請求。他派出了部落裡最有經驗的獵手,幫助明軍成功地圍捕了兩頭相對年輕、體格較為健壯的“基林”。
當這兩頭高大的生物被小心翼翼地、用特製的柔軟繩索和木架引導著,緩緩走向港口時,整個麻林地都轟動了。當地居民簇擁在道路兩旁,指指點點,議論紛紛。而船隊的水手和將士們,則更是興奮不已,他們圍著這兩個即將隨他們遠航的“祥瑞”,既感到榮耀,又不禁為如何將這龐然大物安全運回萬裡之外的中土而感到一絲憂慮。
鄭和下令,緊急改造一艘大型馬船的底層貨艙,使其通風、穩固,並鋪上柔軟的乾草,準備充足的特製飼料主要是它們愛吃的金合歡樹葉和某些特定樹葉的儲備),並指派了專人負責沿途照料。
“麒麟現世,天佑大明!”消息在船隊中不脛而走,所有人的疲憊似乎都被這意外的祥瑞衝淡了,士氣為之大振。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