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隊沿著熟悉的印度西海岸南下,最終再次抵達了那個喧鬨、繁榮、空氣中永遠彌漫著胡椒與各種香料濃烈氣息的港口——古裡。這裡,是鄭和前後七次遠航中,多次抵達的西端重要樞紐,幾乎每一次宏偉航程的折返點都定於此地。巨大的寶船緩緩駛入港口,桅杆如林,帆影蔽日,再次引起了岸上人群的陣陣騷動與歡呼。對於古裡人而言,這支來自遙遠東方的“白船”隊伍,早已是熟稔而又令人敬畏的景象。
鄭和在碼頭上受到了古裡國王及其臣屬最為隆重熱情的接待。歲月似乎也在這位異國老友身上留下了痕跡,但雙方眼中那份曆經多年交往沉澱下來的信任與情誼,卻愈發醇厚。
“尊敬的鄭和大人,歡迎您再次來到古裡!您的船隊,就像候鳥一樣準時,永遠是古裡港最尊貴的朋友!”古裡國王張開雙臂,用夾雜著當地土語和少量漢語的語句熱情地說道。
鄭和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發自內心的舒展笑容,他上前與國王行抱見之禮:“陛下,一彆數年,風采依舊。能再次踏上古裡的土地,見到老朋友,本官心中亦是歡喜。”
接下來的日子,古裡港再次成為了東西方貨物彙聚的海洋。碼頭上,明朝的絲綢、瓷器、茶葉、麝香、樟腦、銅錢,與古裡及周邊地區盛產的胡椒、丁香、豆蔻、寶石、珍珠、象牙、棉布……進行著規模空前的大型交易。通事們穿梭其間,高聲傳達著價格;水手和當地腳夫們汗流浹背地搬運著貨物;算盤珠的劈啪聲與金銀銅錢碰撞的脆響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繁華的貿易交響樂。鄭和親自坐鎮,監督著這最後一次的大規模官方貿易,確保公平有序,維護著大明“厚往薄來”的聲譽。
在一次官式宴會之後,鄭和邀請古裡國王至他的旗艦“清和號”上品茶。夕陽的餘暉透過舷窗,灑在艙內光潔的地板上。鄭和命人取來他珍藏的武夷岩茶,親自為國王衝泡。茶香嫋嫋中,兩人的談話不再局限於官方辭令,反而多了幾分老友閒談的意味。
鄭和望著窗外古裡港的景色,那片他看過無數次的、在夕陽下如同鋪了層金箔的海麵與城市,緩緩說道:“陛下,古裡於我,如同第二故鄉。數十年來,往返多次,承蒙陛下與古裡百姓照拂,感念於心。”
古裡國王感慨道:“大人言重了。是古裡蒙受天朝恩澤,得以繁榮安定。大人每次到來,都帶來和平與財富,古裡上下,無不感念。”
鄭和沉默片刻,忽然對隨從示意。隨從捧上一個用黃綢包裹的精致木匣。鄭和親手打開,裡麵並非金銀珠寶,而是一套他日常使用的、鑲嵌著螺鈿的紫砂茶具,一柄他用了多年、手柄已被摩挲得溫潤如玉的玉如意,以及一幅由隨行畫師繪製的、描繪古裡港風光的絹本設色畫。
“陛下,”鄭和將木匣推向古裡國王,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鄭重,“這些小物件,是我日常所用,雖不值錢,卻伴隨我多年,見證了我與陛下、與古裡的情誼。今日贈與陛下,聊表寸心,望陛下見物如見人,勿忘這跨越重洋的友誼。”
古裡國王愣住了,他看著這些明顯帶著個人印記的物品,又看向鄭和那平靜卻深邃的眼眸,心中驀地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連忙推辭:“大人!這……這太珍貴了!乃是大人心愛之物,小王豈能……”
鄭和抬手,輕輕按在木匣上,搖了搖頭,目光懇切:“陛下,請務必收下。友誼長存,不在物之貴賤,而在心意相通。”
看著鄭和堅定的眼神,古裡國王似乎明白了什麼,他不再推辭,鄭重地接過木匣,聲音有些哽咽:“大人之情誼,古裡永誌不忘!此物,必當奉為國寶,世代珍藏!”
鄭和笑了笑,那笑容在夕陽映照下,顯得異常溫和,也帶著一絲難以言喻的疲憊。
自那日後,鄭和似乎耗儘了心神,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早年積累的勞頓、海上的濕氣、以及年事已高,種種因素交織在一起,將他徹底擊倒。他病倒了,起初隻是偶感風寒,但很快便轉為沉屙,纏綿病榻,難以起身。
旗艦“清和號”上,昔日威嚴的指揮艙被臨時改成了病房,空氣中彌漫著濃鬱的藥草氣味。鄭和躺在病榻上,麵色蠟黃,眼窩深陷,曾經銳利如鷹隼的目光也變得渾濁,隻有偶爾睜開時,才能看到那深藏其中的、未曾熄滅的意誌之火。
王景弘日夜守候在榻前,這位同樣鬢發斑白的老將,此刻眼中充滿了血絲與無儘的憂慮。船隊的醫官束手無策,隻能儘力減輕他的痛苦。
這一日,鄭和的精神似乎好了一些。他艱難地抬起手,示意王景弘靠近。
“景弘……”他的聲音微弱得如同遊絲,王景弘必須俯下身才能聽清。
“鄭公,末將在!”王景弘緊緊握住鄭和枯瘦的手,強忍著悲痛。
鄭和的目光緩緩移動,看向艙壁上懸掛的那幅巨大的海圖,上麵密密麻麻標注著他們數十年來探索的航路。“我……我恐怕……不能再帶著兄弟們……回去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鄭公!您彆這麼說!您會好起來的!”王景弘的聲音帶著哭腔。
鄭和緩緩搖頭,嘴角費力地扯出一絲安撫的笑意:“人……終有……一死。我這一生……奉皇命……行萬裡波濤……見諸番風情……不負此生矣……”
他喘息了幾下,積聚起最後的氣力,眼神變得異常清明而嚴肅,緊緊盯著王景弘:“景弘……聽著……船隊……指揮之權……交予你了……”
王景弘渾身一震,淚水終於奪眶而出:“鄭公!末將……末將恐難當此重任!”
“你……可以……”鄭和的手微微用力,“務必……將船隊……平安……帶回大明……將所有使節……貢品……安全送達……向陛下……複命……告知……臣……鄭和……儘力了……”
他的話語斷斷續續,卻字字千鈞,是命令,是托付,更是他生命中最後的牽掛。
“還有……那些記錄……海圖……風物誌……務必……妥善保管……呈交朝廷……此乃……我等心血……後人……或有用處……”
“末將……遵命!定不負鄭公所托!”王景弘跪在榻前,重重叩首,泣不成聲。
交代完這一切,鄭和仿佛了卻了所有心事,緊繃的精神驟然鬆弛下來。他重新躺好,目光再次投向舷窗之外。窗外,是古裡港永恒的暮色,夕陽正緩緩沉入阿拉伯海,將天空與海麵染成一片壯麗而哀婉的金紅色。
他的眼神逐漸渙散,不再聚焦於任何具體的事物,仿佛穿透了眼前的景象,看到了更遙遠的遠方——是南京的宮闕?是昆陽的故鄉?是麥加的聖地?還是那一片片他曾經征服、也最終接納了他的蔚藍海洋?
他的呼吸漸漸微弱,最終,歸於平靜。
艙內,隻剩下王景弘壓抑的、如同受傷野獸般的嗚咽聲,以及窗外,古裡港傳來的、似乎永不停歇的、象征著生命與貿易的喧囂浪潮聲。
一代航海偉人,大明欽差總兵正使鄭和,在宣德八年,於印度古裡,在他第七次、也是最後一次遠航的西端終點,溘然長逝。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