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還要再言,朱高熾已轉移話題:“朕近日翻閱奏章,見各地水旱災害頻發,百姓流離,心實憂之。擬減免受災地區稅賦三年,眾卿以為如何?”
文官們紛紛讚同,盛讚新帝仁德。漢王見狀,隻得悻悻退下。
亦失哈暗中點頭,新帝這一手既拒絕了漢王的請戰,又贏得了文官和民心,確實高明。
朝會結束後,朱高熾召亦失哈至文華殿。
“今日朝上,你都看見了?”朱高熾問,語氣中帶著疲憊。
“奴才看見了。漢王請戰,意在兵權。”亦失哈直言不諱。
朱高熾歎息:“朕這位二弟,終究不甘心啊。你以為,朕該如何應對?”
亦失哈沉吟道:“漢王在軍中威望甚高,不宜直接打壓。皇上可明升暗降,加封虛銜,實則削其兵權。”
“具體該如何做?”
“可晉封漢王為‘天策上將’,賜九錫,榮寵至極,然同時解除其京營兵權,改任閒職。”亦失哈建議,“如此,漢王雖得虛名,卻失實權,縱有不滿,也難以發作。”
朱高熾若有所思:“那三弟呢?”
“趙王機敏,見漢王受製,必不敢輕舉妄動。皇上可暫且不動,靜觀其變。”
朱高熾點頭稱善,隨即又問:“今日朝上,武將行列中,有哪些人與漢王過從甚密?”
亦失哈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單:“此七位侯爵,昨日曾密會漢王。另有十三位都督、指揮使,也與漢王往來頻繁。”
朱高熾接過名單,麵色凝重:“這麼多將領...若他們同時發難...”
“皇上不必過憂。”亦失哈寬慰道,“這些將領雖與漢王交好,但大多忠於朝廷。隻要皇上施以恩威,他們必不敢輕舉妄動。”
正商議間,內侍來報,楊士奇求見。
楊士奇入殿後,見亦失哈在場,微微一愣,隨即恢複常態:“皇上,臣有要事稟報。”
“講。”
“漢王今日散朝後,與多位武將在府中密會,恐有異動。”楊士奇憂心忡忡。
朱高熾與亦失哈對視一眼,將那份名單遞給楊士奇:“楊卿看看,是否是這些人?”
楊士奇細看名單,大吃一驚:“正是...皇上如何得知?”
朱高熾看向亦失哈:“此乃東廠所獲。”
楊士奇麵色複雜地看了亦失哈一眼,欲言又止。
“楊卿有話但說無妨。”朱高熾道。
楊士奇沉吟片刻,方道:“東廠探查之能,確實了得。然特務政治,非治國長久之計。望皇上明鑒。”
亦失哈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楊大人所言極是。東廠乃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待朝局穩定,自當裁撤。”
朱高熾打圓場道:“二位皆是為國著想,朕心甚慰。眼下局勢未穩,東廠尚有用處。待江山穩固,朕自有安排。”
楊士奇這才不再多言。
待楊士奇退下,朱高熾對亦失哈道:“文官對東廠多有微詞,你需謹慎行事,勿授人以柄。”
“奴才明白。”
當夜,亦失哈收到密報,漢王與七位侯爵再次密會,此次還多了一位關鍵人物——京城九門提督、武城侯王聰。
亦失哈心知不妙,立即下令東廠全員待命,同時派人嚴密監視九門動靜。
三更時分,程洛匆匆來報:“督主,武城侯王聰突然調動兵馬,加強各門守備,特彆是德勝門、安定門,增派了他的心腹將領。”
亦失哈眼神一冷:“這是要控製京城門戶啊。立即稟報皇上,同時調集我們的力量,暗中製衡。”
“是否要先發製人?”程洛問。
亦失哈搖頭:“未有實證,不可輕舉妄動。但要做好準備,一旦有變,立即控製武城侯及其黨羽。”
這一夜,京城表麵平靜,暗地裡卻劍拔弩張。東廠番子如鬼魅般穿梭在街巷之間,監視著每一支軍隊的調動。
亦失哈獨坐東廠大堂,燭光映照著他平靜的麵容。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