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球這道奏章,來得正是時候。正好用他的血,澆鑄咱家掌控邊軍的鐵腕!讓那些武將文臣都睜大眼睛看清楚,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接下來的兩天,關於劉球奏章的流言,如同瘟疫般在京城官場悄無聲息地蔓延。版本各異,但核心意思驚人一致:劉球倚老賣老,公然指責皇帝昏聵,權柄旁落,朝綱紊亂。甚至有人私下傳言,劉球在家中與門生故吏飲酒時,曾狂言“閹宦擅權,國將不國”。
這些流言,自然也傳到了年輕皇帝的耳中。
乾清宮西暖閣內,朱祁鎮將一份奏折重重摔在禦案上,臉色陰沉。他看向垂手侍立在側的王振,語氣帶著不滿:“先生,你看看!這個劉球,上的這是什麼奏疏!滿篇皆是危言聳聽!什麼權柄下移,什麼恩澤出於上,他這是在指責朕嗎?還有這些流言,簡直不堪入耳!”
王振慌忙跪下,以頭觸地,聲音帶著惶恐和委屈:“皇上息怒!老奴…老奴該死!定是老奴行事不妥,才惹得劉侍講這等清流大臣如此非議!老奴懇請皇上,罷免老奴司禮監之職,放老奴出宮,以平息朝野物議…免得…免得連累皇上聖譽啊!”說著,竟哽咽起來。
朱祁鎮見狀,更是煩躁,又帶著幾分對王振的憐惜:“先生快起來!這與先生何乾?朕看這劉球,就是居心叵測!‘三楊’在時,他們把持朝政,朕的話都出不了這乾清宮!如今先生幫朕料理瑣事,讓朕能安心習武研讀,他們就看不過眼了!什麼清流,分明是結黨營私的餘孽!”
他越說越氣:“這奏疏,內閣怎麼說?為何還不票擬?”
王振站起身,擦拭了一下眼角並不存在的淚水,小心翼翼回道:“回皇上,內閣…想必也是為難。劉侍講所言,雖言辭過激,但…但畢竟打著為民請命、為國儘忠的旗號。幾位閣老,怕是也不敢輕易處置…”
“不敢?朕看他們是心裡有鬼!”朱祁鎮冷哼一聲,“既然他們不敢票擬,那朕就自己決斷!先生,你說,該如何處置這個劉球?”
王振心中冷笑,麵上卻露出沉思之色,半晌才緩緩道:“皇上,劉球畢竟是翰林侍講,清望素著。若僅因一道奏疏便嚴懲,恐天下士林非議,說皇上不能容人。隻是…此風斷不可長。如今邊鎮不寧,瓦剌窺伺,正是需要上下齊心,共禦外辱之時。劉球此舉,動搖軍心,誹謗聖聽…其罪,實在難容。”
他偷眼覷了覷皇帝的臉色,繼續道:“老奴以為,不若…將其下獄,交錦衣衛北鎮撫司勘問。一則,可查查他是否與邊鎮某些武將有所勾連,才如此急切想要革除監軍;二則,也是警示朝臣,國事艱難,當以大局為重,而非逞口舌之快,攻訐執政。”
“下詔獄…”朱祁鎮沉吟了一下。錦衣衛北鎮撫司,那是專門審理欽定案件的地方,進去的人,不死也要脫層皮。他對於劉球並無太多好感,隻覺得此人迂腐可憎,加之流言先入為主,更是厭煩。想到此人竟敢暗指自己受蒙蔽,一股邪火又竄了上來。
“就依先生所言!”朱祁鎮一拍禦案,“擬旨,翰林侍講劉球,妄言惑眾,誹謗君上,著即革去官職,押赴錦衣衛北鎮撫司,嚴加審訊!”
“老奴遵旨。”王振躬身領命,嘴角在那無人看見的角度,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
聖旨下達的時候,劉球正在翰林院值房中整理書稿。他穿著一身洗得發白的舊官袍,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當宣旨太監帶著如狼似虎的錦衣衛衝進來時,他並未顯得太過驚慌,隻是放下手中的筆,緩緩整了整衣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劉球接旨!”
他跪倒在地,安靜地聽完了那份將他打入地獄的旨意。罪名是“妄言惑眾,誹謗君上”。
“臣,領旨謝恩。”他叩下頭去,聲音平靜。
起身時,他看著那宣旨太監,忽然問了一句:“王振可安好?”
那太監一愣,隨即獰笑:“劉大人還是操心操心自己吧!北鎮撫司的刑具,可不管你是翰林還是乞丐!”
劉球不再言語,主動伸出雙手,任由錦衣衛給他套上枷鎖。他被推搡著走出翰林院,沿途遇到的官員們紛紛避讓,目光複雜,有同情,有恐懼,也有幸災樂禍。
沒有人敢上前說一句話。
囚車碾過青石板路,發出沉悶的聲響,駛向那座令人聞風喪膽的詔獄。天空不知何時陰沉下來,烏雲壓頂,仿佛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司禮監值房內,王振聽著王長隨彙報劉球下獄的消息,滿意地點點頭。
“哥,接下來…”王長隨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
王振擺擺手,眼神幽深:“不著急。讓他先在詔獄裡嘗嘗滋味。告訴北鎮撫司的馬順,好好‘照顧’劉大人,彆讓他死得太快…咱家要借他這案子,好好敲打敲打那些心裡還不安分的人。還有,大同那邊,讓劉瑾再加把火。”
他走到窗邊,看著外麵陰沉的天色,喃喃自語:“這大明的天,是該徹底變一變了。”
劉球的奏章,如同一顆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漣漪,正迅速擴散,將更多的人和事,卷入這深不見底的漩渦之中。
喜歡大明太監秘史請大家收藏:()大明太監秘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